灶戏情结
2013/9/9 18:09:5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在江淮地区,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种戏叫灶戏,在以前那个文化并不发达的年代,灶戏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节目,很受人们群众的欢迎。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灶戏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人甚至并不知道灶戏为何物,然而有一位老人,对灶戏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他就是我县民间老艺人——刘玉武。
【解说】:这位脚蹬三轮车的老汉是城郊乡陈庙村人,名叫刘玉武,今年已是86岁高龄了。村民们说,刘玉武有一套绝活,会唱灶戏。刘玉武唱灶戏——20秒(混音)
【解说】:灶戏又称灶书,是一种曾在江淮地区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汹涌大潮中,灶戏渐渐地被淹没了。
吴曾明(固始县文化局灶戏研究人员):“灶戏的艺术风格主要特点是匠艺合一。什么叫匠艺合一呢?匠是木匠的匠,艺是艺人,唱灶的艺人既是木匠也是唱灶艺人。”
【解说】“木匠不唱灶,手艺行不掉”。从当时流传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唱灶成了那个时候木匠的一门必修课。会唱灶戏的木匠,东家才会请他。刘玉武做了木匠这一行也就与灶戏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唱就是半个世纪。(唱戏混音5秒)
刘玉武:那要说学,我起十多岁都开始,天天在外,这唱灶我也去了,那唱灶这也去了,——我从十几岁听灶,我就记,记,到二十多岁了,我最后学木匠,我就开始唱灶,开始唱了,二十多岁唱的,我的唱灶的历史差不多60多年了。”
【解说】刘玉武靠着自己对灶戏心领神会,成为了木匠中唱灶戏的佼佼者,繁重而枯燥的木匠活也因为有了灶戏的陪伴,而多了几份轻松与快乐。
刘玉武:你白天干一天木匠活,晚上画上妆,唱男的唱女的,人家男的妇女站一圈,感觉心里痛快高兴啊。
主持人:灶戏的主要剧目《郭丁香》是因演唱灶王爷张万良和灶王奶郭丁香的爱情婚姻故事而得名。在过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岁月,生活在淮河流域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不但爱听灶戏《郭丁香》,而且差不多都会哼几句。这让会唱灶戏的刘玉武很是自豪。
村民:听过,我不过十五六岁那时候,唱的很好听,人多的很,好听,爱听,——大人小孩都有,就跟那时看电影样,热闹。
刘玉武:比如说,今晚上我家里唱灶,到挨黑(傍晚)把那个锣鼓拿到那个外面去,叮哐叮哐敲起来,一敲人家听说哪里敲锣鼓,有的知道的就说,某家某家今晚上做木匠活,唱灶,唱戏,你一个传两个,两个传三个,大伙都来了,那时旧社会,又没有收音机,又没有录音机,电视啥子,过去旧社会没有这些东西,就是乡里三两个人在玩,去的有男女女,去听那,一来一稻场,一来一大片,在那听。(加演唱混音几秒)
刘玉武:灶戏放下,只有在文化大革命时,起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起那都不唱了,是这个政策不允许,认为唱灶这都是黄调。这没法子国家政策,你不能违抗国家政策,国家政策不准唱,黄色小调那都不能唱。(加忧伤调子)自己在心里唱唱,回忆回忆。
【解说】:八十年代初,固始文化界人士就根据刘玉武等灶戏老艺人的演唱和口诉把灶戏整理出来,共1370行,发表在全国性刊物《民间文学》上,当时在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吴曾明(灶戏研究人员):“1981年在《民间文学》第10期发表,在全国的文学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轰动,因此编者的话开头就这样说的:谁说汉族地区没有民间叙事长诗?《郭丁香》长诗就是可喜的一部。”
【解说】在城郊乡文化中心的墙上,挂着两张珍贵的照片。那是曾经让刘玉武老人振奋不已的日子。1984年,北京大学的陈教授和一位日本留学生慕名先后来到刘老家中,考察民间文化,调研灶戏艺术。
刘玉武:“那年北京一学院来过一次,至今够十七八年了,来一个教授,来一个留学生是日本的小女子,留在中国学中国话。”
【解说】:20多年前的这一幕,让刘老仿佛看到了灶戏的美好前景,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灶戏的历史向尊贵的客人一一道来。
刘玉武:“她说灶戏历史有多长远,是谁组成的。接着我就说了,灶戏按照历史上长远了,咋说历史长远呢,灶戏出是出在洛阳,不远,俺们河南省,出在洛阳,郭老姐就是郭家湾的人,都是洛阳的人,张万良、郭老姐都是洛阳人。他最后唱戏三打三笑郭丁香,老郭家人不教唱了,经汉朝汉刘邦坐洛阳,最后他跟霸王他俩征战,到汝阳,我们固始县过去叫汝阳,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最后他们到固始来,到固始县来把这个戏又发展了。”
主持人:然而,一恍很多年过去了,刘玉武并没有盼到任何有关灶戏的音讯。人也衰老憔悴的许多,但他的心里却始终没有放下自己钟爱的灶戏艺术。在2005年10月固始县举办的第一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上,喜爱灶戏的潘景娥夫妻俩把灶戏《郭丁香》搬上了舞台。听说灶戏后继有人并且登上了大雅之堂。刘老很是欣慰,这也让刘老看到灶戏的希望。后来,在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刘玉武与潘景娥两代民间艺人终于会面了。
吴曾明:这是我们固始县唱灶戏的老艺人刘玉武老先生,今年84岁了。
潘景娥:刘老师,刘老师。
吴曾明:刘老师,这位也是我们城郊的年轻的唱灶的,才学的,来拜访您。这是她的爱人,他们都来跟你学,都是你的学生,我们要把灶戏通过他们传承下去。
【解说】:在刘玉武老人家的门前,两代艺人围绕灶戏的话题谈论开来。
刘玉武:“你们俩唱一段,我算一个,俺们对一对,你贸不然地也不知树出哪地点,什么树,也不知长多大,谁买的,什么人说就啥的,什么人说就什么,谁拿钱买的,你要给它找根,根源要挖出来。”
潘景娥:一年倒长几尺粗,三年倒长几丈长。
刘玉武:对对。 什么还阳它还阳,几片叶子出的土,几片叶子树上长,潘景娥:叶子俺忘了,一年倒长几尺粗,三年倒长几丈长。
刘玉武:几片叶子隔露水,多少叶子隔着霜。
潘景娥:就的。
【解说】;尽管天色已晚,寒风料峭,附近的村民们还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加入到听众的行列。
刘玉武:八步床,八步床,我问你,八卦床倒是什么树,这树出在哪山上,张郎不知问丁香,这女的说,八卦床,八卦床,八卦床本是说了树,这树出在龙虎二山上,什么年里丢的籽,什么年里出的秧,一年里丢的籽,二年里出的秧,什么出土它出土,什么还阳它还阳,日头出土它出土,日头还阳它还阳,几片叶子出的土,几片叶子往上长,两片叶子出的土,对对叶子往上长。(渐低——)
【解说】老人滔滔不绝地讲演着灶戏,仿佛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也让我们看出了他对灶戏的深深执爱。老人说,他是一生唱着灶戏走过来的,经历了灶戏非常红火的时期,也深深体验了灶戏遭遇冷落的迷茫与困惑。
刘玉武:现在,在固始县没有了,只有这几位同志,我知道她们会唱,其它都没有了,在咱们固始县里能出演会唱的,恐怕很少很少的。
记者:“您现在带的还有学徒吗?”
刘玉武:“没得没得。”
记者:“您找没找人要给它传授下去呢?”
刘玉武:“找谁呢,现在今年才算是发生这些事情。”
【解说】对灶戏今后的流传、发展,刘玉武老人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刘玉武:这个戏,灶戏,要是以后准备演唱的话,这个调子要改,为啥,不改的话,就跟不上乐器。(配乐渐止)
【黑幕白字】在节目采访中我们从固始县文化局得知二00四年,灶戏已被河南省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长诗《郭丁香》长诗丰富到4326行、3.5万余字。(原标题:灶戏情结)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固始电视台(200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