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仲夏,走进“中国酥梨之乡”宁陵,徜徉在位居石桥镇的万顷梨园生态旅游景区,目之所及都是绿色,浓密的枝叶是绿的,青涩的梨果是绿的。猫着腰在梨园里的小径穿行,清新的空气、清爽的荫凉,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如沐春风。登上集展览、观景功能于一体的金顶阁,极目远眺,数万亩连成片的梨树,像绿色的海……
按说,这不是梨乡最美的季节。要说赏心悦目、如诗如画,应该是清明前后的春天或者是国庆节前后的秋天,“春暖漫天飞白雪,秋熟遍地堆金果”,宁陵县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和酥梨采摘节就分别安排在春秋这两个季节。清明前后的梨园春景,是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登高俯瞰,梨花吐蕊,花浪滔天,灿烂如烟;漫步在云涌雪堆的花海,一阵清风吹过,满身花雨,几多浪漫。金秋时节,万亩梨园一片金黄,累累硕果压弯枝头;道路上人来车往,一派丰收景象。
若果说短暂的花开和收获时节带给人们的是赏心悦目,此时烈日炎炎下的梨园绿色和绿色下的清凉,也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舒爽,而且能给人带来花的浪漫回忆和收获的美好憧憬。
其实,梨园的四季风景都是自然的更替,比风景更让人心动的是梨乡人民尊重自然、追求永续发展的传承创新。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的种植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7万亩集中连片的石桥镇梨园如今成为省旅游局命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尤其是被梨树厚厚包围的石桥镇刘花桥村更是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宁陵独有的金顶谢花酥梨踏上时代的节奏,连同几百年来的梨园传说、故事、佳话,都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这种传承和光大,不只是酥梨。宁陵有闻名遐迩的“三宝”:酥梨、花生、白蜡条。白腊条是一种抗风沙、适应性极强的多年生灌木。据考证,宁陵种植白蜡条的历史已有300年以上。宁陵曾是重沙区,种植白蜡条可防风固沙,而且可以改变局部田间小气候,是国家推广的防风固沙模式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2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传承300年的白蜡杆正成为宁陵县的“摇钱树”,全县以白腊条杆为原料制作的工艺家具品有100多种,畅销国内外。
在柳河镇的白蜡条和花生间作田地里,我们领略了那茁壮成长的一丛丛、一行行、一排排的白蜡条,亲手检验了那种“宁弯不折”、韧性顽强的白蜡条品格。我想,宁陵县众多百年“老字号”的不息传承和发扬光大,不正是这样一种“白蜡条品格”的体现吗?除700年的酥梨、300年的白蜡条之外,更有千年张弓美酒,这三种产品都被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有宁陵名吃——600年历史的关家垛子羊肉、300年历史的哨子汤、清朝时作为贡品的“杠子馍”等,都是历久弥新。该县产业集聚区的三大主导产业——农资化工、家居用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正把宁陵的传统优势带向更高的境界。
有200多年置县历史的宁陵县,是上古时期我国音乐舞蹈鼻祖——葛天氏的起源地。也是一种传承,“中国葛天文化之乡”宁陵正在打响“乐都”品牌,在推动产城融合的进程中,葛天大剧院、葛天公园大手笔规划建设。曾出过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豫剧大师李斯忠的宁陵,民间戏曲、歌舞风生水起。凭借万亩梨花、葛天文化、张弓美酒、长寿之地,奇思妙想的宁陵人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着对美丽家园的推介——“花天酒地”、“梨乡乐都、醉美宁陵”。
虽是梨乡观光的“淡季”,但两天的所见所闻,仍让我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跳出一首歌的旋律:“我醉了醉了醉了,我美了美了美了……”
【策划】郭文剑
【执行】崔申义 傅 青 王今朝
【友情支持】何 为 赵 航 李亚丽
(文/本报记者 郭文剑)(原标题: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宁陵 醉美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