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庙会”之一的浚县正月古庙会
2013/8/6 9:00: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被誉为“中国四大庙会”之一的浚县正月古庙在人们庆祝新年的同时也拉开了帷幕,今年的庙会可谓是亮点纷呈,餐饮持续火爆,旅游市场依旧红红火火。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民居住历史最早可上溯到6000年前。浚县大佛,中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泥咕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态文化的缩影,德国一民俗学者逛过庙会后称浚县庙会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浚县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体情况
浚县正月庙会每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整整一个月时间,因它起会早、规模大、会期长而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正月庙会的起源历史已经有1600多年了。据专家研究,中国的庙会一般都是由庙而兴,十六国后赵时期大伾山上开凿了大石佛,人们自发的结社集会,朝山拜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最初形态的庙会。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朝廷崇佛向道,民间求神拜佛活动更是年盛一年,浚县山上又建起了天齐庙、兴国寺等寺庙群,对庙会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一年,浚县县令在浮丘山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碧霞宫,使浚县庙会形成了高潮。清代康乾两朝,庙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从此,国运兴而庙会盛,国运衰而庙会败。抗日战争爆发后,庙会一度低落,文化大革命更是香客零落游人稀。改革开放以来,浚县政府利用庙会举办文化艺术节,吸引人气、开辟财源、提升庙会品位,由过去单一的朝拜进香会变成了物质交流、文化交流、传承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节会活动。每年的正月庙会吸引了晋、冀、鲁、豫、皖等上百个市县的游人,其中城市游人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最高日客流量达50多万人。人们来庙会上购民间艺术品、尝风味小吃、观传统技艺表演等。新春正月逛庙会、赏民俗成了庙会的主题,也成了城市游人非常向往的快乐事情。
浚县庙会四大亮点
被誉为“中国四大庙会”之一的浚县正月古庙在人们庆祝新年的同时也拉开了帷幕,今年的庙会可谓是亮点纷呈,餐饮持续火爆,旅游市场依旧红红火火。
浚县正月古庙会可谓是好戏连台,地方传统文化成“压轴”戏,民俗文化大唱主角,并且可供游人参与、欣赏的游乐项目为历年之最:民间文艺表演、擂春鼓夺鼓王大赛等,民间社火雄狮打头,三层人叠起的高跷、花船、腰鼓、盘鼓、长龙、大头舞在庙会上大出风头,香气扑鼻的饸饹面,质白细嫩的豆腐皮,香焦酥脆的花生米,醇香利口的梨膏糖等民间小吃,民间工艺品泥人、风车、剪纸作品、字画及工艺品等等。吃、玩、看、耍等各种各样的节目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吸引游客流连忘,让游客在欢乐祥和、年味儿十足的气氛中感受深厚的民俗文化。另外,景区(点)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景点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节目,吸引游客。农历正月初九、正月十六,浚县及附近县区的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亮相大伾、浮丘两山,打起鼓、敲起锣,进行各式各样的民间社火表演,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抬阁、舞龙灯、舞狮子、舞龙、吹唢呐等表演异彩纷呈,将有“中国四大古庙会”之一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不断推向高潮。
特点之一影响范围之广、会期之长。浚县庙会吸引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外地游客,辐射周边数省和鹤壁周边市县。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有30多万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逛庙会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感受民俗的好时段。来到浚县庙会,可以感知到久违已久的浓浓年味。长就长在时间上,庙会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长达一个月之久,会期非常长,规模大,每年都吸引着来自晋、冀、鲁、鄂、皖等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数百万的香客、游人来此观光。人们的到来,不仅观赏到了民俗文化,饱了眼福,也把外地的信息带给了浚县人民,使庙会成了信息和物资交流的集散场所。
特点之二社火表演精彩纷呈。庙会上来自周边乡村的近百家民间社火表演队,从早上天不亮就集结在县城北关,早上7点准时开进,串贯进入县城的北大街、南大街,然后上大伾山,再登浮丘山,不管是踩高跷的、扭秧歌的,连难度最大的背阁表演,也神采飞扬地行进在上山的行列中。背阁类似踩高跷,不仅历史久远,形式独特,而且需要有较高的技艺,成年人的肩膀上,背着一个化了装的小孩,有时表演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在上面睡着了。看热闹的便笑那个背阁汉子,背了个“瞌睡虫”。背阁很不普及,在浚县一代,也只有北街村能演出这类节目,少说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至于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狮子;真刀、真枪,真拼实打的童子功,更是显示出瓦岗军驻扎大伾山时在浚县民间带出的习武雄风……让前来观看的人看的是眼花缭乱。
特点之三好就好在传统的风味小吃上,民间小吃是庙会上的一大亮点。浚县自古为通衢之地,商旅络绎不绝,所以南北风味,东西佳肴在大伾山庙会上汇集。香气扑鼻的榆皮饸饹面,质白细嫩的豆腐皮,外酥里嫩的石子馍,清咳利咽的梨膏糖等更是流传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吃,在大都市里是很难尝到的。下得山来,看过飞车走壁表演,在子馍棚里一坐,喝杯啤酒,切上两块子馍,再来上一斤浚县“铺牛肉”,仔细品嚼这古庙会带来得无限乐趣,却也有许多滋味,让人意犹未尽。
特点之四妙就妙在庙会上的民间工艺品。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庙会,为周围民间艺术品汇集提供了理想的展露天堂。石刻、泥玩、柳编、布艺……各类民间艺术品随处可见。其中泥玩更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当年隋末瓦岗军攻打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长期在大伾山驻扎兵马。期间,将士们常用大伾山下黄河岸边沉积的胶泥捏制战马和螺号,时间一长,泥玩就成为一种文化在民间流传下来。在杨玘屯村有一位民间老艺人王蓝田,他的作品,现在已被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原标题:中国四大庙会”之一的浚县正月古庙会)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