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丹江号子

2014/7/16 10:08:07 点击数: 【字体:

    丹江号子是淅川船工们在千百年来拉纤行船的劳动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民间歌曲,是淅川民歌的一种。它最初产生于船工们劳动时统一喊号,是丹江船工们在拉纤、撑篙、推舟、扛船劳动中,一人领、众人和的一种曲调形式。这种号子在劳动中随意传唱,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只是在不同劳动中,按照劳动节拍、节奏、喊腔起身,用力,迈步行走,起着步调一致、协调齐心的统一步伐的号令作用。
  
    丹江号子
  
    黝嗷依!哈依!呦嗷! 呀嗷依!呀嗷依嗨呦!   
  
    黝嗷依!哈依!呦嗷! 呀嗷依!呀嗷依嗨呦! 
  
    ……嗨嚎嗨!嗨嚎嗨!嗨嚎嗨!   
  
    这苍劲浑厚,质朴粗犷,悲怆有力的船工号子来自古老的丹江;这雄壮豪迈,铿锵有力,音调一致的船工号子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这首充满着丹江地域特色的劳动乐章,世世代代被丹江儿女传唱,它喊出了丹江船夫们的激情和力量,也寄托了丹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淅川丹江号子。
  
    起源
  
    丹江号子毫无疑问来源于丹江。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一书记载:早在战国时丹江就已盛行通航,后繁荣于两汉魏晋,鼎盛于唐、元、明、清,直至民国初年,在京汉和陇海铁路没修之前,丹江一直是连接我国东南和西北的水上大通道。由此可见,丹江号子始于夏周,成于春秋战国,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调门
  
    丹江号子有二十余个调门,有启锚拉纤时唱的,有撑篙行船时唱的,有装货卸物时唱的,还有推船扛船时唱的,各有门道,各有各的行路歌调。丹江号子的曲目有百余个,如《撑船号子》、《启锚号子》、《穿档号子》、《拉纤号子》、《过街号子》和《装卸号子》等。主要作品有《水上拖号》、《下水播撸号》、《撑篙号》、《弯船抛锚号》、《拉纤号》、《扛船号》、《过街号》等二十多个调门,一百多种。  
  
    文化
  
    丹江号子是淅川船工在拉纤、扛船的劳动中,随心所欲创作的口耳传唱的民间劳动歌曲。作者和演唱者绝大部分是老船工,大多船工都会唱,少数不会者,起码也能哼几句。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更没有强制性的传授方式,随着世代传承,口耳相传,淅川逐渐出现了一些喊丹江号子的代表人物,如淅川滔河乡姬营村的金昌海,上寨村的熊成娃,淅川宋湾镇的老船工陈文义,有人夸张地说,滩,在他们的号子声中让路;水,在他们的号子声中断流。他们以精湛超群粗犷豪迈的演唱技巧,传授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船工,形成代代传唱丹江号子的习俗。  
   
    丹江号子语言质朴,曲调顺口流畅,易唱、易懂、易学、有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曲调特点。它的调式用“宫”,气势磅礴有力,起着号召、统一步调、协力齐心的号令作用。启锚开船时的《启锚号子》,开船行舟时的《撑船号子》,绕滩过险时的《穿档号子》,逆风逆水拉纤的《拉纤号子》,装卸货物时的《装卸号子》和过街走巷的《过街号子》等。这些号子声音苍劲幽远,音韵悠长,雄浑有力,激昂悲壮,它粗犷中夹杂几分悲壮,豪放中透着些许野性,既沉重浓郁,力达千钧,又让人充满豪气。充分表达了船工们世世代代的爱和恨、苦与乐,力与美。
  
    历史
  
    丹江号子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他的萌芽的那时起, 就唱出了自夏周和春秋战国丹江通航以来数千年的航运史。它既含有黄河文化的养份,又吸收川江号子的精华。丹江号子语言质朴、词语顺口流畅,曲调苍劲、浑厚、粗犷,,发掘和保护丹江号子,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歌宝库,而且对于弘扬丹江流域文化,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开发利用丹江号子方面,利用丹江号子,开发撑舟划船等文化旅游产业,向游人再现当年丹江千舟百楫号声震天的真实场面,同时,以丹江号子、丹江传说和淅川民间歌谣开发丹江文化展览馆,让游人品读数千年的丹江文化史和航运史。不仅对丹江流域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促进作用,而且对树立渠首水源地淅川的对外开放形象,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遗产保护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所在地,又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在当地得以发展强大,互补交融。“淅川锣鼓曲”等曲艺在原来文雅、俊秀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淅川派调”。“丹江号子”是丹江航道繁荣的见证,是旧时丹江船工们进行群体拉纤而歌唱的一种民间歌曲。节奏沉稳有力,一领众和或众人齐唱,富于歌唱性。如果丹江纤夫是一道古朴的风景,船工号子则是响彻纤夫古道的永远的歌唱。 
    
    为了弘扬当地传统民间艺术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淅川县不断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申报工作,使一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科学的保护。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淅川网(2012-12-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