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跷秧歌是流传于新乡市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演员所踩的跷只有5-7寸、所演唱的曲调为民间秧歌戏而得名,分为大场寸跷秧歌(也称过街秧歌)、小场寸跷秧歌、秧歌戏、寸跷花鼓秧歌等。小场寸跷秧歌又有“跑旱船”、“三把扇”、“伞头秧歌”等。演出形式多样,可大场走、小场转,还可在舞台上表演。所用道具有折扇、马鞭、汗巾、羽毛扇,伴奏乐器为四弦(四胡)、卧笛(曲笛)、二胡、手托小洋琴、板鼓、堂鼓、锣钗等。
表演要求扭、逗、俏、美、哏。民间有:“抬腿先把腰来扭,迈步如在泥中走,顺势蹒跚作姿态,动静恰似风摆柳”之说。
寸跷秧歌唱腔优美动听,有九腔十八调,多用趁字和哼腔,如“秦雪梅上坟”中“白绫衫”三个字,就用“里”、“那个”、“呀嘿”等趁字十二个之多。其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易于普及。
寸跷秧歌的产生和发展同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社火演变有密切关系,是中的真实写照,是研究新乡市民风民俗的历史活化石。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了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都有推动作用。
随着农耕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失,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发生了极大改变,再加上强势文化的冲击,寸跷秧歌这种民间文艺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加上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变迁,老一代寸跷艺人相继故去,后继乏人已成事实,寸跷秧歌在民间传承有相当难度。
中共新乡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