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罗山皮影的荣光与尴尬

2014/7/15 17:20:34 点击数: 【字体:

罗山皮影的荣光与尴尬

    李世宏在绘制好的牛皮上雕琢
 
罗山皮影的荣光与尴尬

师徒三人同台献艺,这样的机会并不常有
 
    尽管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罗山皮影戏的前景仍令人担忧。据信阳市罗山县仅剩的专职皮影戏艺人李世宏调查,目前罗山县从事皮影戏表演的艺人不足百人,平均年龄高达62岁,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小学三年级。“虽然有不少媒体报道罗山皮影,反响也很强烈,但我们艺人确实没有赚到钱。因为不赚钱,愿意唱的人越来越少。”昨天上午,李世宏无奈地说。
 
    表演:
 
    七尺白布演绎世间百态

 
    请神,散孤,送神,庆贺。没有华丽的灯光和舞台,11月13日,41岁的李世宏和班子人员,在家乡罗山县周党镇龙镇村郑洼组杨家门前,演绎着地道的罗山皮影戏。
 
    伴着锣鼓唢呐声和李世宏铿锵有力的唱腔,彩色的古代小人儿轮番登上七尺白布荧幕。幕后,李世宏或唱或念,手中握着三根棍子,自如地牵引着影人儿变换动作,精湛的雕刻和绘画工艺在影人儿身上得到极致展现,甚至连鞋底的黄色泥巴也没有漏掉。
 
    旁边,满头银发的老者一人操纵八个形态各异、同样精致的小人儿,专注地挥舞着手中的小棍。他是李世宏的师傅岳义成,今年已经84岁了。
 
    李世宏唱的是太白金星请来八仙,为村民祈福送愿的故事。李世宏和师傅轮番对唱,高亢的嗓音与悠长的声调相得益彰,浓厚的地方口音在山野间回荡。
 
    心声:
 
    有名无利 前景堪忧

 
    依照当地习俗,结婚得子、乔迁入职等大事,都要请皮影戏班子去唱一场。“现在是淡季,几个月也就唱了十来场,”李世宏说,“我们这一场六百,一人也就分一百多元。”
 
    因为唱戏不赚钱,皮影艺人们开始转向制作皮影出售。李世宏介绍,一个完整的手工皮影,售价600元,机器制作的也要400元以上。消费者本来就不多,这两年又受到山寨皮影制品的冲击,“恐怕路要越走越窄了”。
 
    李世宏的师妹王晓莉苦笑着说:“罗山皮影名气大,但是没有利润。当年的师兄师弟,不少都改行了。我虽然出于爱好坚持下去,但也没什么信心了。”
 
    地位:
 
    由喜闻乐见到习以为常

 
    随着皮影戏爱好者逐渐老去,罗山皮影戏在当地的地位,逐渐由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成为单纯的习俗信仰。
 
    上午九点,戏台搭好,屋主洗手烧香,贴对联,放鞭炮,沏好茶,就回到房子里忙活了,留下戏班演员们“自娱自乐”。“没有观众是文艺界的悲哀啊。”李世宏苦笑着开始表演。
 
    尽管门庭稀落,皮影师傅们一进入状态,再没有丝毫马虎。祭酒、拜四方、拜“鼓板仙师”,热闹中这些细节性的礼节都没落下。路过的村民,多扭头看两眼,少有人驻足。大概觉得有些吵,杨家人从里屋关上了一扇窗子。
 
 
    十一点半,最后一段“庆贺”以全体成员大和声结束。主人笑着感谢,为大家一人发两盒香烟、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和一个红包。
 
   罗山皮影戏
 
    罗山皮影始于明代,距今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罗山皮影有戏路宽广、制作精致、音乐唱腔优美、唱词道白雅俗共赏、打斗激烈等五大特征,属豫南曲艺表演之代表。
 
    2006年,罗山皮影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2008年,罗山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3-11-14 )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