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张德光:信阳民歌的"辞海"

2013/11/29 15:23:15 点击数: 【字体:


    张德光的一生无所追求,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大别山民歌唱出去。但他又深知,要想让信阳民歌飞得更高更远,必须注入时代的强音,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们感情在心理的变化和需求。
  
    张德光是大别山民歌的"辞海",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他平时话语不多,但只要有人和他谈起信阳民歌,就会打开话匣子,如数家珍地把家乡民歌的种类、分布、形成和演唱技巧等等讲给你听,信阳民歌全印在他的脑海里。
  
    笔者从1966年起就与德光先生结识,还在一起共事几年。对他的为人为事为民歌,耳熟能详,并时时被激动着。2009年12月26日,张德光撇下相守半个世纪的大别山民歌,撒手而去。借此,我将他的民歌人生付诸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和信阳民歌,让后辈人记住他为传播民歌付出的心血。"
  
    在农村长大的张德光自幼就喜爱音乐,对商城民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别人听来是又土又俗的小调,在他面前都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张德光的夫人白崇厚是这样说的。
  
    张德光,1942年12月出生于大别山北麓的商城县上石桥镇。12岁丧母,22岁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也许是大别山的陶冶,淮河水的滋润,从小时起,张德光就有无尽的音乐天赋和灵感,常年与唱山歌小调的叔婶大爷相厮相守,学曲调,学唱法。久而久之,学得民歌数百首,"饥拉胡琴累唱歌",不知情的人说他穷快活,知情的人说他爱歌如命。饥一餐饱一顿的,从不感寒碜,还时常乐颠颠地高唱:"身穿破麻包,腰系黄稻草,朝天歌一曲,谁有我逍遥……"

 "山歌一曲乐悠悠,曲曲伴着泉水流,家乡春光唱不够,撒满田野丢满沟,我随歌声画中游。"那时候,大集体,挣工分。下田干活,张德光除了扛锄头拿铣外,腰后还常常不是别一把自制的胡琴,就是别一支自制的竹笛。工休时,拉起来,吹起来,兴致所至,编一段词,套一曲小调,插浑打趣,把劳累的人们逗个前仰后合,把个沉闷的田间变得热热闹闹。
  
    1965年,张德光调进商城县农村文艺宣传队(以后转入县剧团),利用下乡巡回演出的机会寻访民间艺人,利用节假日跟踪皮影戏、花篮戏班,搜集民歌,学唱民歌。没有录音机,他就用笔记;山区不通车,他就背上两双草鞋步行。有一次,他竟跟着一位唱小调的讨饭艺人,走村串户,挨家挨户的记谱,挨家挨户的学唱,人们还以为他也是个讨饭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歌被视为毒草,谁也不敢哼,谁也不敢唱,更不敢搜集了。老歌手不断辞世,商城民歌一度出现断层失传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张德光冒着风险,开始了抢救商城民歌的"地下"工作。他白天记谱,夜间刻印,经过几个月的收集整理,一本油印的收录了几十首商城经典民歌的集子终于成册。但是一家人为此担惊受怕,妻子几次劝他不要干了,他却说"民歌就是我的命,民歌丢了,我的命也就没了。"

    30多年来,张德光创作新民歌300余首,其中80余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等媒体及音乐期刊采用。《我随歌声画中游》《大别山在呼唤》《青山歌》《放木排》等10余首分获省级音乐创作大赛金银奖,其中《大别山在呼唤》被电视片《巍巍大别山》选为主题歌。他还参加了音乐电视片《歌乡行》的拍摄,也是《商城县曲艺志》《商城县戏剧志》等6部地方文化志书的主要编纂人。2004年,他的夫人白崇厚编辑出版了他创作的歌曲集《春歌》。
  
    张德光被誉为"信阳民歌大王"。在长期的民歌创作过程中,他对信阳民歌、商城花篮戏、商城皮影戏无所不知,无所不精,张口能唱其曲,掂笔能书其妙。在剧团不景气,工资发不出的状况下,他曾到平顶山的一个建筑工地给人家烧锅做饭。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他仍然利用雨雪天或在夜深时整理创作。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撰写出《商城民歌》《商城花篮戏》《皮影戏在商城》等有关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的长篇理论文章。
  
    2003年,张德光患中风常年卧床,说话和行动都极为不便,他不得不放下热爱的民间歌舞、戏剧、曲艺的研究及创作,这是令人扼腕叹惜的事。2009年12月18日,《广播歌选》杂志采访组来到张德光的病榻前,看望了这位为信阳民歌事业历尽千辛万苦,默默工作,默默奉献的老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见面竟成为我们和这位"信阳民歌大王"的诀别,8天后,他就去世了。我们谨以此文表达对张德光老先生的敬意,也以此刊介绍他热爱的信阳民歌。文 余水【原标题:张德光:信阳民歌的"辞海"】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广网 2010-04-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齐效兰:说唱艺术娱乡邻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