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伟家书房的一个木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乐器,板胡、二胡、京胡、柳琴、三弦、热瓦普、手鼓、木鱼、葫芦丝、三角铁等。在靠近窗台的一角,一块崭新的红布下,那是他最挚爱的琵琶。拿起赏玩,你会发现,无论乐器年代多么久远、多么陈旧,都被陈伟擦拭得干干净净。
陈伟,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郑州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供职于河南郑州供电公司。谈起琵琶,陈伟脸上总是洋溢着激动的神情,会让你感觉,数十年的相伴,琵琶已彻底融入了他的生命。
乐趣相伴,琵琶丰富他的生活
陈伟6岁时就与琵琶结缘,用他的话说,“见了一次,听了一声,弹了一下,就迷上了。父亲是音乐爱好者,所以即便经济能力有限,父亲也希望我们兄弟每人学习一门乐器。大哥先选的琵琶,我也和他选了一样的乐器,省钱嘛!”
乐谱是父亲教的,练习曲也是父亲用录音机录下的。没琵琶,就跑到父亲单位宣传队借来练;没音乐,就跑到宣传队听。“我几乎能过耳不忘,一首曲子听个一两遍,回去就能摸索着弹出来。”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让陈伟的琵琶技艺进步飞速。
10岁那年,在郑州市文艺汇演中,陈伟的两首琵琶独奏《喜送公粮》和《地道战》,赢得了当时郑州市豫剧团团长的青睐,并吸收陈伟担任郑州市豫剧团的琵琶伴奏员。从此,他的舞台从家中小院变成了灯光闪耀的专业剧团。
灯光一开,帷幕一拉,舞台上的世界就活了。即便伴奏的位置并不显眼,但那仍是陈伟心中荣耀无比的工作。“那个时候,从未见过那么多乐器,也没接触过那么多老师。”谈起在剧团的岁月,陈伟难掩兴奋。
在努力提高琵琶演奏水平的同时,陈伟还跟随剧团老师学习钢琴、吉他、板胡、葫芦丝、二胡、小提琴、打击乐等多种乐器,并于198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理论编曲专业函授大专班学习。1994年,22岁的陈伟以扎实的乐理功底和娴熟的琵琶演奏技巧,获得了著名作曲家王基笑的认可,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角色转变,琵琶体现更大价值
1994年,陈伟从豫剧团调至河南郑州供电公司工会任文体干事。起初,为顺利完成工作角色转变,陈伟暂时把琵琶搁置在书房一角,他用大量时间学习宣传写作、文艺演出编导、灯光布景设计等工会工作。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自己弹奏的时候很快乐,我也要把这个快乐带给周围的人!”胜任了工会工作后,他开始有了新想法。
心怀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念头,陈伟这个热心肠变成了大忙人。业余时间,陈伟办起了琵琶学习班,免费为同事及其家属传授琵琶技艺,普及琵琶知识。《金蛇狂舞》的欢快喜庆,《十面埋伏》的铿锵激昂,《高山流水》中道不尽的友谊,《飞花点翠》里诉不尽的柔情。陈伟用琵琶弹奏着经典曲目,也传递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008年春节,陈伟主动请缨远赴湖南郴州参加抗冰抢险慰问演出。他不顾气候寒冷、山高路滑,一路背着琵琶,连续奔波在电网抢险现场。一曲感人至深的琵琶曲《为了谁》,让现场的抢修员工和群众几度落泪。
从抗冰抢险慰问演出回来,陈伟更加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悠扬的琴声传遍了敬老院、福利院、留守儿童学校、孤寡老人家。“做一些公益事业,能用自己的弹奏使他们快乐,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心里真是特别幸福。”
从6岁初识到现在,陈伟与琵琶相伴已40余载。一把琵琶,几根老弦,虽拨不出天籁,却是陈伟心中最动听的旋律。【原标题:陈伟:此生与琵琶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