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人们服气了,可李树建心里却打起鼓来。下一部戏该排什么呢?
当娱乐成为时尚,当西化成为时髦,当艺术成为调侃,当文化成为嬉闹的时候,李树建却把朴实的目光扫向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那里有忠孝节义仁智信,那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根。排过了忠于国家、忠于朋友、忠于承诺的程婴,演过了惊天动地《清风亭》的孝,李树建决定演感天动地千古传颂苏武的节,这是李树建悲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他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只可成功,不许失败!
李树建出了名,排《苏武牧羊》的钱不再愁了。企业家的投资款打来,一来就是好几百万元。省领导的指示来了:一定要把《苏武牧羊》排成具有中原特质的品牌剧目,成为河南戏剧新的里程碑!
压力如巨石砸来,李树建开始担心剧本。为此他不惜血本,派团里的支部副书记李慧芳带领青年剧作家原长松和著名剧作家张芳到新疆体验生活。尽管《苏》剧数易其稿好评颇多,可李树建深怕达不到省领导和投资商的要求。于是他多次把导演和编剧封闭起来改本,改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放过,陪着笑脸还让改,把两位剧作家折腾得暗自叫苦不迭。
河南戏曲需要黄钟大吕,省领导把这个希望寄托到了李树建和《苏武牧羊》身上。大制作带来大麻烦,200多名演员需要借,导演、作曲、灯光、服道、化妆需要请,北京专家需要挨门求教,更沉重的是他主演的苏武需要用心用魂去琢磨,累得他多次要吐血……彩排那天,观众只发现李树建的眼皮抬不起来了,但没有发现他演唱过程中的几次眩晕。
《苏武牧羊》首演之后,两种声音铺天盖地而来。一种是近乎狂热的叫好,尤其是年轻观众,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戏曲的大美。而另一种声音则非常刺耳:掺乎进来这么多洋歌,这还是豫剧吗?连肚皮舞都弄进戏里,这不是伤风败俗吗?几百人演一台戏,几百万搞大制作,这不是糟蹋国家钱财吗?有人甚至向领导反映:李树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微词,李树建则非常冷静。他在全团大会上说:首演有缺憾,责任全在我,因为我没有演好,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的微词。我演了几十年戏,我知道啥是好戏。《苏武牧羊》稍作调整继续演,我坚信这台戏会长大!
不出所料,调整后的《苏武牧羊》在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上大放异彩,观众们看完戏后激动得涌向舞台向演员欢呼,评委们则含着泪水与编导拥抱,与李树建拥抱,恭贺他在艺术上又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超越!2011年11月17日,李树建带领浩浩荡荡的豫剧兵团登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大舞台,把《苏武牧羊》呈现在了国家领导、外交部官员、驻华使节、解放军官兵和首都各界人士面前。
狂热的观众可以作证,雷鸣般的掌声可以作证,北京人民大会堂可以作证:苏武演活了,《苏武牧羊》成功了,李树建没有让观众失望,他用真、用诚、用汗、用血告诉我们:精品是这样炼成的!【原标题:李建树演活“苏武” 六年艰辛锻造豫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