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让二夹弦奇葩继续开放

2013/6/28 16:35:44 点击数: 【字体:


    剧团散了人未散

    在西门大街以北,有个被群众称之为 “二夹弦大院”的居民小区。说它是二夹弦大院,是因为小区的前身就是原开封二夹弦剧团的住地,而院中现在住的很多人都是原开封二夹弦剧团的演职人员。“剧团散了人未散,专业不唱了,业余唱。”尽管剧团撤销已24年,但在这里,二夹弦的四胡琴音却没有断过。那优美动听、轻快婉转的古汴乡音依然回荡在古城上空。

    马建凤、黄汝荣、张秀梅、吕萍、沙淑芝、范萍、张金刚、程广聚、李大柱、王文起、董小喜……,这是依然活跃在二夹弦舞台上的开封二夹弦艺术家。从第二代传人到第四代传人,从乐队到演员,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1岁,最年轻的也已经50岁。2006年,原开封二夹弦剧团的创始人、素有“三马蜂”、 “水上飘”之称的张素云去世,再次敲响二夹弦艺术保护传承的警钟。从那时起,这些艺术家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的心被二夹弦揪得更紧了。

    有条件要组织演出 没条件也要组织演出

    “趁着现在大家都能唱,唱功都还挺好,得抓紧时间组织演出,把这些经典的剧目、唱腔给留下来。机不可失,时不待人,再不留下点音像资料,二夹弦就近乎是恐龙灭绝啦!”原开封二夹弦剧团乐队的周小喜道出了大家心中的担忧和眼下的计划。

    然而组织演出、录制音像,这都不是简单的事,演出的服装、道具、搭台、音响等设备费用以及节目录制所需的费用,都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这其中,吕萍在资金上是出力最大的。周小喜说:“如今戏剧的生存状况普遍都不容乐观,更不用说是二夹弦这样的地方小戏。通过社会力量去支持演出,也很难。作为开封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唯一剧种,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我们不会坐等,也不能坐等。有条件要组织演出,没有条件也要组织演出!”

    一场签了生死协议的专场演出

    2010年3月,由我市著名剧作家杜政远主编的《二夹弦与开封》正式出版,弥补了一直以来二夹弦继承和发展史缺少文字记载的遗憾。这本书在省内戏曲界引起较大反响。随后,在省戏迷协会的大力推荐和支持下,开封二夹弦艺术家展演专场于7月23日在郑州周末大戏院演出。

    从5月25日接受任务到登台演出,不到两个月。一个通知,原剧团的演职人员就都赶了过来;没有经费,大家自己筹;冒着炎热在家里的客厅排练,有的老艺术家甚至带病参加排练。当往日的演出画面重现眼前,不少演员都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你们这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舞台上万一出个什么意外……”当导演在彩排现场见到这些老弱病残的艺术家们的时候,流露出了种种担心。然而,为了这场演出,他们只有一句话:“豁出去了。” 就这样,为了这场演出能够成功举办,这些二夹弦老艺术家们连“生死协议”都签下了。 演出完毕,但凡到场的观众没有一个退场的,二夹弦老艺术家在郑州周末大戏院的专场演出受到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欢迎。《货郎翻箱》、《五女观花》、《大井台》、《丝绒记》、《墙头记》、《三拉房》等经典剧目的亮相再现了二夹弦这朵戏苑奇葩的艺术魅力,更让人们为二夹弦老艺术家们宝刀不老的艺术风采喝彩。

    11月底,他们又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组织演出了传统古装剧目《莫愁女》,在开封市二夹弦剧团三代传人同台演绎之下,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老少戏迷。

    传统戏曲也需要创新

    除了演唱二夹弦,这些艺术家们也在思考着二夹弦如何传承的课题,并意识到二夹弦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例如很有必要对原有的节奏缓慢、冗长的剧本进行重新创作,使它能更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记者还了解到,现在不少外省市的二夹弦剧团都在积极组织演出,逐渐活跃于舞台。2009年,延津县二夹弦剧团应日本流山市的邀请到该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演出,场场爆满,载誉而归。这一切无不证明着二夹弦依然有其艺术生命力。作者: 李珍【原标题:让二夹弦奇葩继续开放】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2010-12-1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释隆江:大相国寺梵乐传承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