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光演奏筹
筹,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民间艺术活化石的乐器,如今面临灭绝。
“它有1700多年历史,是一种道教乐器,兼备笛子和洞箫两种乐器的长处。如今能演奏这种乐器的在许昌市仅有两个人,面临失传的境地。”许昌市群艺馆书记宋军说。
这种乐器叫筹。俗话说“横吹笛子竖吹箫”,筹的形状和笛子、箫没有两样,但它不是横吹,也不是竖吹,而是斜着吹。2007年,在我省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筹”音乐名列其中。
筹的难学限制了它的普及,一般人根本吹不响。宋军介绍,鄢陵县马坊乡道士张福生是筹的传承人,2006年去世后,只有他的一个徒弟张善坤能吹筹。但为养家糊口,张善坤忙于木工手艺,筹也被束之高阁。除张善坤外,许昌市还有一位能够演奏筹的人,他叫薛永光。
“一个月450元的工资,我家不在这里,还要租房,连生活都顾不住。”2月10日,一支曲罢,薛永光放下手中的筹,一脸迷茫。
薛永光,25岁,鹿邑县人,有着10多年的笛子演奏功底。2005年,他退伍后跟随叔叔在许昌市区打工。当时许昌市群艺馆急于寻找筹的传承人,看到他是个好苗子,就给他拿来了一支筹。
“第一次见到筹时,不知道是啥乐器,更不知道咋吹。”薛永光回忆,“我吹了3个月才吹响,嘴周围吹得起了一圈水泡。”
2005年,在省第九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薛永光演奏的筹独奏曲夺得金奖。2008年,薛永光参加全国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他的筹独奏《踏雪寻梅》荣获银穗奖。
然而这些大奖并没有让薛永光高兴起来,由于筹的演奏没有市场,他拿着筹发了愁:“真不行我就放弃,生活是第一啊。”
许昌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晓思说,像筹这样的遗产项目,仅靠市场去拯救是不够的。他说,下一步将把薛永光纳入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解除薛永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只有找到传承人,筹才不会成为绝响。” □记者 杜文育 文图【原标题:千年乐曲面临绝响 贫困传承人为“筹”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