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民间绝活系列之杠天神

2013/5/4 17:17:10 点击数: 【字体:

 
    驻马店新蔡县佛阁寺镇吴岗村至今还有唱杠天神的老艺人,这种珍贵的稀有剧种,以唱 《张郎休妻》为主,又被称为“唱天神”、“灶爷卷”。它和唱它的老艺人一样,在历史的风云中历经波折,却又面临绝唱。老艺人们拥有的绝活,还会传承下去吗?

    茅屋中的最后传人
   
    大门“吱呀”一声,刘敬州似乎没听到,依旧手握着粪瓢,从尿桶里舀出粪水,泼向绿油油的蒜苗。“爸,有记者找你!”刘敬州的儿子叫了一声。粪瓢停在了半空,刘敬州回过头来,冲我们笑了笑,说了声“来了”,算是打招呼。
   
    说明来意,刘敬州似乎很不情愿,“采访有啥用呢,都采访很多次了,一点用都没有”。
   
    刘敬州指着茅草搭建的门楼及两间东屋说,每个记者来,似乎都没见过他这样的房子,“啪啪”拍摄了很多,可走了之后都没有一点用。“没有一点用”,显然包含了老人诸多的牢骚,也反映了老人目前的尴尬处境。
   
    我们跟着刘敬州的儿子,在村里寻找他,一路上所见到的都是崭新的瓦房,没想到老人住的还是中原农村30多年前最流行的土坯茅草房。“这恐怕是你们在河南见到的独一户了。”老人有点自嘲地说。
   
    多年以前,刘敬州和唯一的儿子分了家,老伴哭得死去活来。如今,老伴已经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73岁的老人,患了严重的气管炎和肩周炎,天气一冷,出不来气,两个肩膀还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冬天更是难熬。

    吃低保而不得的传承者
   
    门口响起收破烂的声音,刘敬州赶紧跑出门,吆喝一声,收破烂的过来,将刘敬州收拾的破铜烂铁、塑料麻袋,摆弄一通,给了他13元钱。
   
    “没办法,得不断地吃药,儿子给点粮食,花销两个闺女给一点。”刘敬州说,他种的半拉院子青菜,算是吃菜的唯一来源了。
   
    来见老人之前,我们曾看到《新蔡老人宁吃低保不卖尊严》的报道,说的正是刘敬州宁愿申请低保,而不愿将杠天神戏本《张郎休妻》以两万元价格卖给一个商人的故事。
   
    问起这件事,刘敬州颇感可笑,“没有这回事儿”,不过他的确申请低保好多年了,都没有申请到。
   
    “县里每次有演出,都说给办;可到了乡里申请时,乡里的领导说,‘你跟县宣传部有功,你跟谁有功就跟谁要’。来来回回跑了无数趟,都没人给办。后来有记者给领导们打了电话,他们又说我拿记者压人。”刘敬州无奈地说。
   
    刘敬州感叹,指标都被领导分了,有的一家四五口都有低保。“我们为国家作了很大贡献,但连低保都吃不到,有啥门呢?”老人低沉的语调,充满无奈。
   
    直到此时,我们才理解老人一见面就说“没有用”的原委。
   
    我们已不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民间老艺人,在申报“非遗”或有领导表演任务时,他们似乎是香饽饽,被许下不少诺言,但一旦申报成功或者表演结束,就被忘记脑后。
   
    生存已成困难,何谈保护与传承?
   
    尽管满腹怨言,刘敬州还是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约好下午一点,在他的“草庐”中相见。

    杠天神来自洛阳?
   
    午后的阳光,通过虚掩的大门,洒在刘敬州的身上,地上落下孤独的剪影。他已经等候多时,见我们来到,进屋张罗着想找张凳子,转了半天,空着手出来说,还是坐在大门口吧,有太阳照着暖和。
   
    靠着土坯墙,他坐在了半截砖头上,并指着半拉木墩对记者说:“坐这里吧!坐这里能拍着我的茅草屋,他们都要求这样拍。”他说的“他们”,显然是以前的采访者,包括文化部门的人。这的确是一幅很现实的历史图案,柔和的阳光,沧桑的脸,落寞的神情,镶嵌在茅草门楼与坯墙之中。
   
    然而,一说起杠天神,刘敬州就来了精神。他说,杠天神又叫“唱天神”、“灶爷卷”,讲的是灶王爷与灶王奶奶的故事,在上蔡、正阳及豫皖交界地带比较流行。至于杠天神什么时间来到佛阁寺镇吴岗村,刘敬州说,这还颇有一番来历。
   
    刘敬州说,吴岗杠天神的第一代传人,是一位来自“东北乡”的老人,人称周瞎子。
   
    民国初年,民不聊生之际,周瞎子逃荒到吴岗,穷途末路,饥饿难熬之时,周瞎子却得到吴岗村民的热心帮助,虽然村民们也不富裕,但总会不时有人给他点吃的,帮助他渡过难熬的饥饿。
   
    周瞎子很是感动,常年颠沛流离,终于能够吃上饱饭,为了报答乡亲们,周瞎子就趁大家空闲时,给他们唱上一段小戏,娱乐大家一番。

    一副挑子两箩筐
   
    周瞎子的小戏,吸引了一个12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叫刘志明,就是刘敬州的父亲。他在佛阁寺也算小有名气,善于跳“灯出子”。刘志明听了周瞎子的小戏,觉得好听,就缠着周瞎子不断地唱给他听,听着听着就迷上了,并要求跟着周瞎子学这种小戏。
   
    周瞎子在其老家洛阳本是一位知名的艺人,因家乡遭水灾逃了出来,孤零零一人,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演戏,他正想扩一个戏班子,搭台演戏。见刘志明有兴趣学,周瞎子就开始教刘志明及其他想学的孩子。
   
    后来周瞎子离开新蔡,刘志明就在跳“灯出子”时唱这种戏。唱着唱着,他偶然见到一本叫《张郎休妻》的手抄戏本,与周瞎子所教的曲调一致,琢磨之后,他把戏中的各个角色分配给学过的人,自己组起了戏班子。
   
    刘志明此举奠定了新蔡杠天神戏的发展基础。在不断的演出中,吴岗的杠天神逐渐闯出了名头,前来邀请的人逐渐增多。
   
    最辉煌的一次是1938年在安徽临泉迎仙镇的演出,这次演出共邀请了四个戏班子,有曲剧、豫剧等,在一块空旷的广场上,四个班子各占一角,一起唱对台戏,看谁能演过谁。
   
    相比较其他剧种动辄数十人而言,杠天神的演出阵容是最寒酸的。他们有句俗话叫“七忙八不忙”,意思是如果只有7个演员演出时可能比较忙活一些,但如果多加上一个达到8个人,就比较轻松了。
   
    这也是杠天神的特点,“一副挑子两箩筐”,“省行装来省戏装”,杠天神的演出道具非常简单,一副挑子两个箩筐就可以赶场;有时在演出来不及换装或衣箱不齐备时,只需要说一句“慌里子慌张,换胡子不换衣裳”,就可以换个髯口(胡子)演另一个角色了。
   
    演员再加上几个烧饭打杂的,杠天神的阵容不过10多个人。但在迎仙镇演出时,丝毫不落下风,相反还一下子把其他三台的观赏者拉了过来。

    唱杠天神哭瞎眼
   
    刘志明时代的戏班子常演出《张郎休妻》,即灶王爷张景玉休灶王奶奶的故事。
   
    在与朋友饮酒会诗过程中,张景玉产生休掉妻子郭三姐的念头,他通过媒婆找到李满香,但李满香不愿做小,张景玉就痛打郭三姐,逼迫休掉她,娶了李满香。郭三姐被牛车拉到乞丐范三的寒窑门口,二人结为夫妻。范三所住窑洞藏有大量金元宝,经郭三姐提示发了大财,建起高楼大屋;而张景玉娶了好吃懒做的李满香之后很快败光家产,流落街头,在范三家门口偶然遇到了郭三姐。情节格外曲折。“这是一出苦戏!很多妇女都爱看,看着看着,再对照着自己,不少都痛哭流涕。”刘敬州说,曾经有一次演出时,一名妇女看着看着,就哭昏了过去,人们问她为何这么伤心,不就是一出戏曲吗?她回答说:“我的命比郭三姐还要苦啊!”
   
    刘敬州说,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极为卑贱,在家中除了受婆婆的气之外,还要受丈夫的气,她们看了《张郎休妻》,感同身受,极易产生共鸣,联想到个人的命运。
   
    刘志明就是反串灶王奶奶郭丁香的,因为演郭三姐太投入,经年累月,他哭瞎了眼睛,改为打鼓了。

    唱出了百姓的爱与恨
   

    应该说,《张郎休妻》是杠天神的压轴大戏,也是刘志明他们最拿手的大戏。这出戏一共二十三折,在安徽迎仙镇演出时,不改戏,不重复,每天上下午各一场,一直唱了一个月零三天才唱完。
   
    “戏中有很多抓人的地方,光郭三姐挨打就有几场,比如迎门打、二顿等;光休她就休了三四场,观众一直让演着不让停。”刘敬州说。
   
   《张郎休妻》之外,杠天神还有其他的戏,比如《麒麟送子》、《站花墙》等。在迎仙镇演出《站花墙》时,有观众突然拿起砖头砸向饰演凶手张宽的演员。人们惊问其故时,他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张宽太坏了,不砸死他不解气。”
   
    这些演出中的插曲,仅仅让人听听,就不禁神往了。它应该是杠天神传承历史中,最璀璨的一页了。刘志明眼瞎是1941年。
   
    那一年刘敬州才四岁。虽然刘志明的眼睛瞎了,但他还没有扔掉这一行,他还能跟随其他人一起演出;没事的时候,还抽空教上刘敬州一两句。
   
    刘敬州23岁时,眼瞎的父亲终于难逃一劫。

    时局中的飘零艺人
   
    这一年是1960年,“三年灾害”的最后一年,而在中原,则发生了著名的“信阳事件”,一天之内,饿死七八百人。仅仅吴岗村就死去了几十口人,包括刘敬州的父亲。“我还没来得及跟他学完戏,他就走了。”刘敬州脸上泛起悲伤,似乎清晰的记忆至今不能远去。
   
    刘敬州至今遗憾的是,父亲会的全折戏他只会很少一部分,而且还是后来跟其表兄王道德学的,而王道德也是跟他父亲学的。这似乎有点儿像复杂的“出口”又转“内销”。
   
    遗憾归遗憾,现实归现实。刘敬州也差点儿追随父亲而去,他因饥饿浮肿到大腿,一条红线快蔓延到心口时,戛然而止。“要是蔓延到心口,命就完了。”刘敬州说。
   
    民间艺人的命运就像浮萍,随风吹动漂到哪里,他不知道。他和他的绝活,在时代的浪潮里飘零、浮沉。“那时候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刘敬州感叹说,不过现在好了,该过去的都过去了,杠天神又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了。
   
    这个露面的机会,发生在1987年,时任新蔡县文化局艺术股副股长的龚国强找到刘敬州,消失数十年的杠天神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说起杠天神的这次东山再起,刘敬州感到颇有戏剧性。他曾听人说,当时河南的一位领导,老家是安徽那边的,从小就是听杠天神长大的,他曾问起文化部门相关人员,现在还能找到杠天神戏曲不?
   
    新蔡县文化局找了很久,才终于打听到了刘敬州。而吴岗村能唱的,除了刘敬州外,还有他的两个徒弟吴根荣和梅泽运。后来,他们曾组织过演出,得过不少的奖,还组织了部分年轻人学习,但学着学着都不学了。“没有人再学了,我们只能沤烂到肚子里,我们死后,杠天神也就完了。”刘敬州说。

    不用弦子的戏曲
   
    在刘敬州记忆里,杠天神有着鲜活的形象。实际上,在新蔡县一带,包括整个豫南皖西一带的民间,都会通过杠天神仪式进行祭神活动,这种仪式是由杠天神仪式和杠天神戏两部分组成。
   
    每年,当地都要搭神棚,祭祀人祖神、祖先神、家族神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神等,杠天神仪式包括请神、酬神、祈神和送神四个环节,其中,请神、祈神和送神作为仪式的主体;而杠天神戏则是酬神仪式的主要内容。
   
    很显然,在长时间的民间信仰演化中,杠天神戏从庄严的仪式中直接走入人们的生活。它的唱词,除了固定传授的之外,在艺人们的演出过程中,也尽量加了民间土语和俚语,连曲调也吸收了民歌、小调。
   
    刘敬州说,杠天神戏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用弦子,“你用弦子拉不住”,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一个地方。它的伴奏乐器都是硬打击乐器,大锣、小锣、大镲、鞭鼓、梆子、吊板等。
   
    记者也跟着听一段,看弦子能不能拉:“郭三姐坐楼阁常思探望,叹一声卧龙岗二老爹娘。在娘家应闺女,哪些都好,到张府应媳妇,落不着贤良。”很显然,没有任何伴奏,刘敬州唱得圆润自如,开合有度。【原标题:民间绝活系列之杠天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李长需 2010-1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