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央视《生财有道》栏目播出新乡麦秆画

2013/7/12 17:19:42 点击数: 【字体: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麦秆,这种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东西,却可以把它制成远销国外的艺术品……”4月19日晚6时43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播出专题片《麦秆中的财富》,全面介绍新乡麦秆画和它的制作者常爱英。
  
    央视主持人带着观众走进常爱英的春之声工作室,一幅幅光彩夺目、制作精良的麦秆画展现于眼前。画中的牡丹雍容华贵、梅花清隽高雅、蝴蝶留恋花丛、仙鹤姿态各异……毫不起眼的麦秆,在常爱英手中被赋予了生命。
  
    常爱英,生于新乡一个美丽的村庄,大自然赋予了她爱美的天性,幼时的她喜爱穿梭于金黄的麦浪中,5岁时就表现出突出的绘画天赋。1992年,她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迷上了麦秆画,从此,她一头扎进人们视作废物的麦草堆里。麦秆画是一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手工艺,长久以来被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重新兴起于中原地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麦秆画有着麦秆的天然色泽,它的美丽深深地吸引着常爱英,但是传统麦秆画也存在诸多不足:它制作工艺简单,色泽单一,题材不够宽泛,据大众审美标准有一定差距。
  
    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常爱英不满足于承袭传统,她决心进行大胆创新。经过无数次试验与思考,她巧妙地将民间工艺与绘画技术相融合,首创出“立体绘画熨烫工艺”,使麦秆画的表面形成无比丰富的层次和色变,表现力得到极大提高。运用这一技法,她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透视、自然的光感等崭新的艺术作品。
  
    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敏锐艺术感的常爱英还极大丰富了麦秆画的题材。她借用唐诗宋词意境,创作出《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剪梅》、《东风破》、《蝶恋花》等意境优美,带有浓厚文人气息的作品;借鉴油画技法,化用欧美文学名著的情节,创作出具有欧美风情的《蓝玫瑰》、《百合花》、《荆棘鸟》等作品。《弦上月》、《凤凰涅槃》、《神引》等作品则以超现实的想象,打破常规的绘画技法,表现了作者追求唯美、追求内心祥和、探究未来世界的思想。2011年,常爱英花费3年时间创作的巨幅麦秆画《万生和》面世,作品全长30米,高1.5米,作品将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多种飞禽与树木花草,统一展现在画面中,旨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大主题。据悉,该作品已申报健力士世界纪录并获得认证,成为世界最大麦秆画。
  
    早在2004年,央视就曾播出常爱英主讲的《麦秆画的制作》。她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这是我省手工艺品所获的最高奖项。其作品《春之声》入选省知名文化产品,她本人还被授予“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常爱英的麦秆画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成为新乡文化产业中的一朵奇葩。常爱英告诉记者:“能为繁荣新乡文化产业尽绵薄之力,感到欣慰和自豪!”(记者 赵新颜)【原标题:央视《生财有道》栏目播出新乡麦秆画】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2013-04-2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常爱英:麦秆编出奥运“全家福”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