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走进许昌 >> 印象许昌 >> 浏览许昌

许昌印象记

2013/3/30 11:08:26 点击数: 【字体:

 
    要不是陪着一位日本朋友到许昌参加2007年三国文化周学术研讨会,作为北京人的我还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到许昌这座古老而幽静的城市来走一走、看一看呢!
  
    河南人的热情好客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我们的这次许昌之行更有了亲身感受。5月31日,初到许昌的我,还有我所陪同的日本朋友渡边义浩先生,一坐上到郑州机场来迎接我俩的专车,书法家计先生的一脸热诚就扑面而来,他是代表会议组织者许昌市文联前来接机的。到许昌时,正午已过,宾馆餐厅里只剩下计先生、渡边先生和我三人一起用餐,我们边吃边聊,很是投机,话题就是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关系,因为正巧渡边先生所在大学里有书道专业,体现着日本书法的兴盛与流行。谈笑间,计先生兴致勃勃,渡边先生更是有问必答,我则为交谈穿针引线,一时宛如餐桌上的小型书法研讨会。
  
    当天下午,许昌市文联请来了许昌文博专家刘先生作向导,带着我和渡边先生,在时下时停的蒙蒙细雨中,开始了我们的许昌汉魏故城文物古迹半日游。
  
    刘先生不愧是许昌文博专家,我们的好向导,紧紧张张的半天时间,我们逐一参观到了平坦广阔、景象依稀、残砖碎瓦随处可以俯拾的汉魏故城,深藏于乡间瓦舍之中的《受禅碑》、《上尊号碑》,至今各仅存一土台的受禅台、愍帝陵(汉献帝的衣冠冢),目前保留着新旧不同建筑的毓秀台、张飞祠,还有在当地以灵性闻名远近的风雨石、三姓柏。半日之间,汉魏帝王与三国英雄的各种文化遗存尽收眼底,千百年前的古风气象也随之浮现于脑海。这一路下来对汉魏古迹的实地考察,令远道而来的日本汉魏三国史专家渡边先生大为感叹不虚此行,频频拍照。
  
    我们这次许昌之行,主要是前来参加许昌市文联主办的三国文化周学术研讨会,6月1日上午三国文化周的各项主题活动就开始了。当河南许昌各级政府官员、各地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的时候,置身于其中的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许昌人对古典文化的热忱与激情。显然,没有许昌市政府的组织和大力支持,这样的三国文化周学术研讨会是很难办成的。当地学者对三国文化的深入研究也展现了深植于三国文化土壤中的学术之花多姿多彩。交流是和谐的、热烈的,来自各地的专家也都融入了许昌人的这种热诚之中。学术讨论会上的气氛是如此,欢聚宴会上的气氛也是如此,歌舞晚会表演中的气氛更是如此。我和我所陪同的渡边先生也都被这种热烈的气氛所包围,深深为之感动。
  
    第三天清晨,在我们的许昌之行结束前,我们看了在宾馆附近已经成为街边公园一景的董妃墓和华佗五禽戏浮雕。许昌市早晨的娴静与周边的古迹遍布,真是形成时空上的鲜明对比。岁月悠悠,喧闹的世界中难得有一丝安逸和闲静。历史的长河远远地流淌着,许昌就恰似一个停靠岁月之舟的静静港湾,而我们一时就成了在这静静港湾上徜徉的游客。
  
    上午,许昌市文联谢玉好主席还安排我们参观了春秋楼和灞陵桥。春秋楼楼阁高大巍峨,院落深深;灞陵桥桥体沧桑依旧,河水清清。
  
    传统的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情和义。情深义重,胸怀坦荡,这一传统文化的骨血至今不是还保留和体现在蓄积着千百年文化底蕴的中原大地文化的代表——许昌人的身上吗?
  
    常言道:人杰地灵。以此来嘉许许昌的人和景致实在是恰如其分。且听,或新建或旧存的建筑,耸立或横亘在这片土地上,都承载着世代流传的千古佳话。且看,或平凡或非凡的人们,到过或停留在这座都市里,正担当着振兴中原的革新道义。
  
    作为过客的我,真的希望从此能与许昌结下不解之缘,能再来许昌。因为这里有古老而常新的三国文化,有那么多的古迹还没来得及参观游览;因为这里有辽阔幽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色,田地里的作物花香与麦收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因为这里有热情而好客的淳朴的人们。如果我们再多来几趟的话,还不知要结识多少热情的许昌朋友呢!
  
    当许昌市文联的人员驱车送我们驶向西去洛阳长路上的时候,我们就回头和许昌下了个约定:再见,许昌!

    (王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驻大东文化大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许昌日报(2007-7-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