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许昌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许昌

蜡梅文化之乡:中国民俗专家河南鄢陵论蜡梅文化

2012/8/17 10:35:07 点击数: 【字体:

       蜡梅文化之乡:中国民俗专家河南鄢陵论蜡梅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生产力 
      
    “昔日是华山论剑,今天我们是许昌论文。”昨日,在鄢陵县,中国民俗专家、“蜡梅文化之乡”考察组组长夏挽群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就是生产力和影响力,谁继承得好谁就能从中受益。
      
    身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这次率领4名国家级民俗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许昌的三国文化、蜡梅文化、陶瓷文化的发展情况。一旦获得由他带队的考察组的认可,“三国文化之乡”、“蜡梅文化之乡”和“陶瓷文化之乡”的桂冠将花落我市。 
      
    什么是文化? 夏挽群说,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的创造,它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近年来,不少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意识到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保护文化的意识。鄢陵是一块历史悠久的土地,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就发生在这里。这里的蜡梅栽培有上千年的历史,由此形成的蜡梅栽培技术和蜡梅文化也已传承了上千年。在传承中形成的包括民俗、信仰在内的蜡梅文化,既是无形的,也是宝贵的。 
      
    夏挽群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全民族的参与,在东西方文明碰撞动荡的时候,充分发挥东方文明的话语权。传承文化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责任。就鄢陵而言,它处在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具备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优势。申报“蜡梅文化之乡”,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塑造、开发,有利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它所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将是巨大的。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谁继承得好谁就能从中受益。对待传统文化,开发不是目的,关键是在开发中实现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授牌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要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蜡梅是花文化中的精品 

      
    “这是一个美好的鄢陵,这是一个美好的、美丽的文化课题。”郑州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高天星在发言中,对蜡梅文化的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美好的创造,这也体现在对花文化的热爱上。蜡梅体现的是大追求、大文化、大事件,蜡梅是花文化的代表、精品和典型。”  
      
    高教授说,在传统文化中,蜡梅本身是吉祥的物品,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和谐的希望与追求。它所体现的人文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挖掘,进一步提升。蜡梅凌霜傲雪,铮铮风骨,百折不挠,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之美、品德之美和民俗之美。没有文化的经济,就不是优秀的经济。对蜡梅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现实的作用。  
      
    就鄢陵蜡梅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高教授也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保护好原生、优秀的品种,打造精美的蜡梅民俗文化园,为蜡梅的传承人和研究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增强蜡梅研究的科技含量,完善蜡梅花木营销市场的管理机制,都是提升鄢陵蜡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他希望主管部门组织力量、提供条件,对蜡梅文化的艺术创作、艺术创新进行扶持,自觉地强化工作力度,力争创作一批文学、文化、文艺的精品,如蜡梅题材的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通过有效的宣传,提升鄢陵蜡梅的知名度。 
      
    针对蜡梅文化品牌的保护,高教授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希望鄢陵县通过具体的工作,提高、拓展鄢陵蜡梅的辐射力、文化力、经济力。相关网站的建设、相关商标的申报等一定要及时,不要等到别人抢先建设了,再花钱买回,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蜡梅文化应当代代传承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把它写在纸上,而是应该把它一代代地传承下来。”9月5日,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民俗学家苑利在发言中,为鄢陵的蜡梅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苑利教授说,申报“中国民间文化之乡”,是对民间文化遗产综合性的保护。假如许昌能够列入“中国民间文化之乡”,那是幸运的,但同时也肩负着许多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挖掘和保护传统的技术和文化,并把它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苑利教授还说,鄢陵县的蜡梅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演化而来的。蜡梅是该地区最适应本土生长的物种,应当保护好原有的蜡梅品种,保护好原生态的蜡梅精品,在传统的品种中研发出优秀的蜡梅品种。鄢陵县应当充分挖掘蜡梅文化,走访本土的民间老艺人,把他们栽培蜡梅的技术、经验和蜡梅文化通过收藏、录音、录像及口述记录等方式保存下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形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保护身怀绝技的艺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为蜡梅文化的传承人树碑立传,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核心。调查、摸清蜡梅文化的“家底”,建立一个蜡梅品种记录库,建立传统的蜡梅文化“基因库”,将那些优秀的、具有原生态特点的蜡梅品种和蜡梅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为未来新文化的创造保留更多的种源,以便发掘和开发出更多的蜡梅文化,提升蜡梅文化的价值。
      
    苑利教授建议,对蜡梅文化的保护应在保护好与之相应的文化、传说故事、歌舞和民俗等的同时,建立起一套行业规矩及销售、培育等制度,对蜡梅文化及其生存空间实施整体保护, 为蜡梅文化传承人及蜡梅的生产创造出一个更宽松、更适合其成长的生态环境。   
      
    应该留住文化的“根” 

      
    “生在野地里的梅花是自然的,然而经过人们栽培之后,梅花的栽培技术就是文化,嫁接技术就是智慧的体现。”国家级民俗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梅文化”的概念。 
      
    陶立璠说,在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是常被人们提起的“四君子”。梅花不畏风霜,迎风傲放,堪称“迎春第一枝”。梅花与牡丹一样,被不少人视为“国花”。“梅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鄢陵县的申报材料和实地考察的情况看,这里的蜡梅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品种丰富。此次鄢陵申报“蜡梅文化之乡”,在硬件上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就会发现在“软件”上、在文化方面,鄢陵县还有更多的文章可做,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
      
    提到鄢陵县设立“蜡梅文化馆”、“中原民俗馆”的意向,陶立璠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建议,很有远见。即便是只建立一个“历史民俗资料馆”,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通过这些措施,留住原生态的文化,留住文化的“根”。他还特意叮嘱,要采取利益倾斜、建立资料库等方式,防止民俗传人的流失。必要时,可以为姚家村等地的蜡梅文化传人申报“杰出民间传统文化艺人”称号。 国外在200多年前就开始对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进行全方面的保护,民俗文化的领军人物受到的是政府最隆重的礼遇。陶立璠还建议,拥有丰厚文化积淀的许昌,可以对民间剪纸、刺绣、绘画、戏剧等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实现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综合保护。(原标题:中国民俗专家花乡鄢陵论蜡梅)

     来源:许昌市旅游局      作者:王利辉 刘俊民 王现科          2006.9.6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