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泉湖,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原腹地——长葛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暖泉湖,位于长葛市坡胡镇,其西为海子李村,其东为水磨河村,也就是古时候的暖泉寨村。立足湖岸西眺具茨山脉延绵,北望陉山、紫荆山拔地凸立,而其东,其南,则为广袤的平原。说实在,像暖泉湖这般大小的湖泊,在江南数不胜数,比比皆是。然而,这在我们干旱而缺少水雨的北方,实在不多,在平川沃野上,陡然出现这么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湖,更为罕见。因此,在长葛尤其是在湖的周围,人们把暖泉湖看成圣湖,把暖泉湖水当成宝贝。
话又说回来了,这湖水,还真是宝贝,还真是珍贵。因为,围绕这湖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远在七千五百年前的上古时代,在长葛方圆百里的地域内,居住着一个氏族部落,他的首领,是葛天氏,史志上称他为上古帝王。葛天氏率领族人,划方圆百里之内的山野平原为势力范围,在这里打渔,狩猎,饲养禽兽,种植五谷,筑房构屋,创造出尊老爱幼、恭谦礼让、和睦相处的原始和谐社会。葛天氏作为氏族首领,更是率先垂范,严格信守“不言而信,不化而行”的准则,深受广大族人的拥戴。葛天氏不仅在族人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葛藤为原料,发展纺织,制衣的经验,还在族人闲暇玩乐的基础上,发明了中华第一支歌舞,并把它编排为八个音乐篇章,其古书记载为:“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葛天氏之乐”,葛天氏经常组织族人,开展歌舞娱乐活动,并营造出“千人唱,万人和,山河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的宏大场面,其声势令我们现代人想来,也不得不为此赞叹!
话说一年冬天,葛天氏部落由于和族外其他部落交战,得胜之后,兼并了几个战败的部落,得到了一大批俘虏,这样部落扩大了,人员增多了,所需食物就成了大问题。可是,部落库房中储存的食物又不多,如何保证大家吃饱肚子,安全过冬,也就成了葛天氏要考虑和急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葛天氏召集部落的头头们开会,共商解决食物不足之大问题,决定上西山打猎。
这一天,天寒地冻,无风无雪,干冷干冷的,葛天氏率领精心挑选出来的强壮青年后生,组成了狩猎队,拿上弓箭、木棒、石块、浩浩荡荡一路西行,上陉山,登紫荆山,边追边打,过了一片平川,来到了具茨山一带。他们钻密林,入山洞,狩获了不少狼、豹、狐、獾、兔。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满载而归,真是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当他们扛着猎物,走到紫荆山南的一块洼地时,有人说太累了,该歇歇脚,吃些东西啦。葛天氏向来讲民主,采纳了这一建议,令大家趁洼地风小,原地休息,生火烧烤食物。大家得令而行,一会儿便生火烤好了肉食。待吃饱后,便有人嚷嚷口渴难耐,需要喝水,可这里一无井、二无河,哪里有什么水喝!怎么办,大家把信赖的目光投向了他们的首领——葛天氏。葛天氏说:“众人不必嚷嚷,水的问题我来解决”。说后,只见他伸手从柳树上用石斧砍下一节柳椽,用力向下扎去,然后拔了出来,这时一股冷泉从地上咕嘟咕嘟冒了出来,可是,由于柳木为阴,弄出的泉水冰凉冰凉的,大伙说,这水冰掉牙,无法喝。葛天氏说:“想喝温水,好办”。于是,又砍了一节红椿木棍,在离刚才扎的那个洞不远的地方,用力扎了下去,待拔出红椿木棍时,由于红椿木性阳,便冒出了温水,大家喝后说温水没味,不好喝。葛天氏心想,你们还真难侍侯,嘴里没说,心里却有些生气,于是伸手从火堆上抓起一根正在燃烧的木棍,用力向地下戳去,然后随手一拔,便冒出来暖暖的泉水,大家争先恐后喝了起来,边喝边说:“不错,不错,大冬天能喝上这样的热水真是不错”。大家吃饱喝足后,围着熊熊的篝火,跳起了八阕乐舞。
葛天氏用三根不同的木棍,扎出的三眼泉眼,相距丈余,成三角状,水势很旺,整日翻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泉所在之处,便形成了一个大湖,人们根据水温,称其为暖泉湖,湖水外溢东泄成河,便是暖泉河。湖东及暖泉河沿岸百姓,尽得鱼米、荷菱、苇荻之利。后人为彰显葛天氏功德,感谢葛天氏恩泽,在湖边劈地建庙,称暖泉观,敬葛天氏神像,香火燎绕,常年不断。后人还把湖东南的村子,取名暖泉寨,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