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物》记载了春秋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一则神龟托梦的故事:“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宋元君即宋国国君宋元公(?—公元前517年),子姓,名佐,金文铭文作宋公差;宋平公之子,公元前531年—公元前517年在位。在他当位期间,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陌生人披头散发,来到深宫曲院,把头探进他的寝室门,望着他哀求说:“我遇到了大难,求国君救救我啊!”宋元公十分诧异:这是个什么人呢?那人自我介绍说:“我家住在清河深潭,地名宰路,属齐国管。清河水神派我去见黄河水神,想不到在贵国所辖的黄河段内被打鱼人逮捕了。那个打鱼人姓余名且。”说罢就不见了。
宋元君被惊醒,便叫来圆梦师给他圆梦。圆梦师聆听了他的叙述,肯定地说:“主公梦见的那个人是一只灵龟变的啊!”宋元公一听,觉得此事非同寻常,应该查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立即派人去查问户籍官员,看宋国是否有一个姓余名且的渔民。
户籍官员查后说:“的确有。”宋元君说:“立即通知他明晨来见我。”
第二天天一明,户籍官员便奉旨派人去通知余且。余且闻听国君召他,不敢怠慢,立即去见宋元公。宋元公问余且:“你是在黄河里打鱼的渔民?”余且回答:“是。”宋元公说:“我问你,你在黄河里打鱼,打得了什么?”余且如实说:“昨天我在黄河里撤网,捕得一只很大的白龟,周长五尺。”宋元君觉得梦是真的,便说:“你把那白龟献进宫来。”
余且又是不敢怠慢,连忙回去将白龟带来献上。
宋元公一看,果然是偌大的一只白龟,心想,如果把它杀了炖汤喝,一定很美。但又一想:这样漂亮的白龟,养着观赏不也很好吗?何况它又是一只灵龟呢……他想来想去,不知怎样对待这只白龟才好,便命人叫卜师来占卜一下,看到底该如何做。
当时占卜的主要工具是龟壳。卜师捧出一具龟壳,在龟壳的腹甲上凿出一个浅穴,插上烧红的青铜钻,立时便听见龟壳卜卜的爆裂声。卜师认真观察裂纹的走向,肯定地向宋元公说:“主公,这的确是一只灵龟呀!把它杀了取壳用作占卜的工具是最吉利的。”宋元公便说:“那就这样办吧。”
于是,那只白龟就被杀了,剖腹挖肠,留下空壳,用作了卜具。之后,卜师用它的壳占卜事情,连卜七十二次,以断定吉凶,结果都很准确,大家都说到底是灵龟的壳,实在灵啊!
这件事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评论说:“这只灵龟有本领托梦给宋元公,堪称灵龟。然而,它却不能逃脱余且的网,它又灵在哪里呢?七十二次预知祸福,它是何等的有智慧啊!但这样有智慧的它却不能卜知自己被剖肚刳肠之祸,智慧又在哪里呢?由此可知,世上一切灵物皆有局限性,灵到顶了,也有失灵之时;一切智者也都像它一样皆有局限性,智到顶了,也有不智之举。灵智终归是靠不住的。智士一人战胜傻瓜十个,智到顶时能敌百人。而一旦万众一心要他的命,他就完蛋了。野塘的鱼不怕网,只怕鹈鹕。鹈鹕长嘴大喙,俗称淘河,成群飞来,搅浑塘水,见鱼便吞,能吃光一塘鱼,包括灵鱼智鱼,所以鱼怕。人,抛却小知方能找到大知,改掉伪善方能走向真善。”
孔子的话发人深省。其实,《庄子·外物》探讨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白居易《答桐花》诗云:“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从老龟被剖腹摘肠来看,还不如没有神灵的本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