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黄河澄泥砚研究所、渑池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月18日举办了“情系仰韶 结缘文化——砚文化大师走进渑池”活动。应邀前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述祖、张庆明,著名砚文化研究专家陈国源、砚收藏家叶顺等,就澄泥砚如何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亲民”不能降品位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砚收藏家叶顺展示的几方唐宋澄泥砚引起了大家的啧啧称赞。这些古砚质地“是泥非泥、似石非石”,正应了所谓“贮水不涸、历寒不冻、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的说法。
澄泥砚是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据悉,在我省,目前拥有近10家澄泥砚生产企业。抚今追昔,一些与会的行内人反思:随着“礼品”市场的萎缩和低价竞争,省内外的多数澄泥砚开始在经营上走“亲民”路线,但一些产品开始在质量上“缩水”。例如澄泥砚烧制的温度本来需要1000摄氏度左右,可有的只烧了四五百摄氏度。实用功能打折,澄泥砚如何实现“飞往百姓家”的愿望?这种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文化品牌需彰显个性
在我国四大名砚中,澄泥砚问世最早。目前,我省陆续出产的澄泥砚,有“华夏”、“虢州”、“黄河”、“河洛文化”等商标或标志性设计。寻找古老记忆、打“文化牌”,成为众多商家的品牌竞争方略。
据宋人《砚谱》记载,“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虢州本指今三门峡一带,可洛阳某砚厂却将商标抢注为“虢州”。著名砚文化研究专家陈国源说,品牌竞争应在产品内涵和花色品种上用力,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来自广东肇庆的端砚大师张庆明设计的“十大开国元帅”系列产品,由于每件都是“绝版”,标价达2800万元。渑池县黄河澄泥砚研究所所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刘新安深受启发,他说:“近年来,一些厂家为提高效率大量用模具生产澄泥砚,产品严重缺乏个性。其实除了质量,文化产品还应该有个性。”他打算,今后要发展纯手工制作,使得每件产品在造型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以此树立自己的品牌。
汲取仰韶文化养分
与会的砚文化大师专程参观了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文化距今已有五千年至七千年的历史。博物馆内有不少当地出土的盘、碗、罐、细颈壶,多以鱼纹、鹿纹、人面型纹等装饰,风格朴素,线条与图案简明而热烈,昭示了“黄帝族”的历史记忆。广东省中华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陈红观后连叹“三生有幸”。
与会的陈国源、彭述祖、张庆明等专家和大师纷纷建言:砚文化从汉代至今传承了两千年,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特有载体。仰韶文化是华夏民族“母文化”的典型代表,澄泥砚应千方百计从中汲取营养,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刘新安近年来开发了10多种仿古彩陶和澄泥砚产品,他用现场捐款和产品义卖所得助力仰韶村的文化事业,表示对仰韶文化的敬意。他表示,今后,澄泥砚的开发要在线条、造型等多方面就近汲取仰韶文化元素,做到雅俗共赏,以满足人们的实用和观赏等多种需求,并进一步彰显澄泥砚的地域性和文化个性。(原标题:【文产聚焦】从丰富的“母文化”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