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三门峡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三门峡

河南“骂社火”遭遇缺钱困境 谁来拯救中华骂人绝技

2013/3/18 16:16:14 点击数: 【字体:

河南“骂社火”遭遇缺钱困境 谁来拯救中华骂人绝技
“骂社火”因生殖崇拜和涉性而饱受争议,当地人的观念里,这象征着某种力量,可以“威慑天下、征服万邦”

    骂得有“讲究”
    
    河南两村庄有个奇特的习俗:只要反穿皮袄,就可以站在大鼓上骂对方。骂家反穿皮袄,表示自己是畜生野兽,不是人,说的不是人能说的话,不能见怪。
    
    骂贪官污吏,骂歪风邪气,骂地痞流氓,骂违法乱纪,不骂老实疙瘩的庄稼汉、不骂外来异姓人、不骂出嫁的大闺女。不骂揭短话,例如被骂的人没孩子,就不能骂他“绝户头”。
    
    骂得有“水平”
    
    西常村骂东常村的人员:“东常村七个队,为耍社火开了会,有的往前拉,有的往后退,七嘴八舌不配对,真真一村窝囊废!”西常村骂完撤退,东常村的百姓组成骂阵队前往西常村去骂:“西常村两道壕,婆娘女子没长毛,快填沟,快长毛,耍场社火瞧一瞧!”
    
    有一年东常出社火后,西常进行挖苦,“错,错,错错错!东常的社火错处多:内容错,化妆错,古代人穿的矿工靴(高筒胶靴),秦琼怎唱《长坂坡》?关公的胡子挂到后脑窝。这些错,都不说,为啥社火出到太阳落?”
    
    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的东西常村,自古以来有两村对骂的风俗。每年临近元宵节,村民化妆成各色丑角,敲锣打鼓,立杆放炮,浩浩荡荡上千人,指 着对方破口大骂。这一离奇的“骂社火”民俗,2007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外界质疑“骂人”是否文明、 够不够“非遗”资格的同时,这一民俗再次因缺乏经费“骂不起”,村民担心它后继无人,濒临失传……
    
    A寥落现状
    
    骂社火?没钱,骂不起了!
    
    2010年2月22日下午,河南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
    
    东常村。退休教师屈思公趴在长桌上,看着窗外一片寥落的苹果林———这多像他的心情———往年,有他参与策划的“东西常骂社火”大型民俗活动曾“轰动三省”,附近群众挤满街巷,车水马龙;今年的元宵节,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已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这项活动搞不成了。

    有着与屈思公相似的心情,东常村“社火头子”张进才,站在一个水坑边,百无聊赖地仰头欣赏村委会大门上的手写对联。不远处的胡同口,浓烈的阳光下,几位村民坐在石头上打扑克牌。“骂社火?骂不起了!”一位老汉磕磕烟袋锅咧着嘴,没人敢出头组织。

    “2009年我们从省级项目里进行挑选,包括骂社火(属于民俗类别)在内的100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晚今年12月出结果。”陈高 峰说,如果“骂社火”被评上,由此评选出的“传承人”将每年获得8000元的资金(用作带徒弟),这个项目也将有一定比例的保护经费。不过,陈坦言,全国 参评项目很多,“骂社火”能不能评上、评上后能得多少经费都不好说。

    “大家都在等待着结果。如果申报成功,我们就将‘骂社火’这一文化产业全面推向市场。”灵宝阳平镇副镇长刘春龙告诉本报记者。

    “啥都不差,就差钱。”东常村村委书记张战奎直截了当地说。
    
    一河之隔的西常村,“社火头子”樊天社闷着头在屋里拖地。“以前骂社火,都是群众自发,有物出物,有力出力,非耍不行,简单快乐。”他斜立 在门口喘着粗气,现在耍一次“枝枝节节”都要花钱。村委委员贾培斌扳着指头算账:租牲口,如探马(附近金矿驮筐的马)1天900元,还得管
    
    “(马)主家”食宿;租服装道具,如流氓袍,到灵宝县剧团借,得给人家买好烟;租人,开车的、扛旗的、杂耍的、维护秩序的,耍一次租300个外村人,每人工资每天40元;还有租车、买粉、买炮、张灯结彩、搞接待……
    
    “就是节省点花,耍一次也得四五万元吧。”西常村村委主任宋新法吐了个烟圈,村里根本没钱,“上面”又不拨款。“镇里也很为难。”阳平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权皱着眉头,其他村也有耍社火的,只给东西常村钱,显得不公平。
    
    B民间奇俗
    送烟送酒,求你骂我

    
    “耍社火的有很多,但骂社火的全国独此一家。”东西常村的村民这样讲。
    
    今年65岁的樊天社说不清村里何时开始这一习俗了,“我爷爷都说不清”。64岁的张进才最早的记忆是他六岁时在一次“骂社火”里扮演拉弦子的瞎子。同年,屈思公扮演戏子。这三位在村里都是较有名望的老者。
    
    “尧舜禹时期,祭祀大典中间三日耍社火,群集化妆,列队歌舞。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所发展。”三门峡市文化馆馆长贠更厚告诉本报记者,到了元 代,“骂”有了正式的规矩,相传有一年村民“骂社火”一直骂到麦黄,县令急奏皇上,御批,兴骂不兴当场还,从正月十一开始,十六结束,东起西落,交替进行 三次。谁若违犯,罚米三石。
    
    现在东西常村的“骂社火”一般由骂阵、拜请、出杆、夜骂四部分组成。最精彩的是“骂阵”和“夜骂”。骂阵,当地村民叫
    
    “后场子”,由锣鼓、“三眼枪”、骂家、护卫等约百十人组成。正月初二,打鼓放炮,到对方村挑骂。一直挑骂到正月初十。夜骂,由200人组成的骂阵队,讽刺、挖苦、挑剔“出杆”村的失误,夜色中“将对方骂得狗血喷头”。
    
    拜请和出杆两项,深有讲究,各式道具、服饰、花轿、牲口、人物造型,颇为繁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具有表演性质的道具和动作不乏“性”的成分,比如8名男女儿童抬着巨大逼真的男性生殖器模型———“八抬导弹”。
    
    最精彩的还是骂词。2008年元宵节前,东西常村“骂社火”的热闹和离奇,得到了空前的展现。西常村村委主任宋新法说,他们骂东常村烂泥路 那段最经典:“发生(时任村委书记)书记当得好,就是道路修不了,拐了弯下个坡,就进了东常的乱泥窝,如果来年不修路,东常人就要骂个够。”
    
    “结果,几个月之后,我们被迫花了20多万元将这段泥路修成了柏油路。”东常村村委书记张战奎2010年2月22日告诉本报记者。
    
    村民还说,“骂社火”时被骂可不是坏事,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骂的人都是“人上人”。“还有些村民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偷偷地到后场给骂战队送烟送酒,求你骂我。”张进才笑着说。
    
    C拯救之路
    濒临失传,踏上申遗之路

    
    2008年那次“轰动三省”的骂战演出,现在来看,是有深意的。
    
    屈思公,被称为两个村中最有文采的人,他写着一手好毛笔字,甚至被村民赞为“屈思公体”,曾做了多年的高中语文老师,退休后一心扑在这一民俗的资料搜集和钻研上。他日渐发现,“骂社火”这一民俗已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人才极度匮乏。道具渐渐流失。没有经费来源。”他总结说,现在村中年轻人 在外打工长期不回,会写毛笔字的凤毛麟角,“斗文”后继无人。直到2006年夏天,听说“骂社火”可以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才有了新的希望。 “2006年以前大家根本就没听说过,甚至有村民纳闷,‘骂社火’咋就成了非物质?”
    
    “骂社火是民俗的一种。”河南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陈高峰告诉本报记者,河南省启动这一保护工程,2006年接受首批省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荐,“骂社火”是由三门峡文化部门推荐上来,专家认为它规模大,以骂的形式表现民俗氛围的比较少见,具有相当的价值。
    
    2007年“骂社火”获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匾牌,挂在西常村村委办公室的墙壁上。两村村民发现,虽然选上了,“上面”却仍然没有 经费下拨。陈高峰无奈地解释说,河南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是于2009年6月才成立的新部门(全国共有11个),经费上不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今 年省财政才给了100万元的经费,所以在此之前的项目是没有保护经费的。

    2008年元宵节,由阳平镇政府拨款2万元、东西常村各集资3万多元,浩浩荡荡3千人的骂战队吸引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让“骂社火” 一举成名。两个村的村委书记说,这是为冲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铺垫,此后他们又花费了几万元进行申报,光请摄影师拍纪录片就花了1.5万元。“能不能 申报上,就看今年六月了!”村民都鼓着劲说。
    
    D尖锐质疑
    渲染性事,不文明?
    

    事实上,从“骂社火”引起外界关注之后,在人们惊叹它离奇的同时,还怀疑它
    
    “骂人”的形式和对“性”的渲染不够文明,不够“非遗”资格。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新闻当事人,包括陈高峰在内均表示“只是看了汇报的材料, 并没有实地调研”,三门峡市文化馆馆长贠更厚则表示:“文化界人士对骂社火的习俗研究不够,对其内涵发掘不深,要问清楚,只有找屈思公老师”。于是,本报 记者对东常村的退休教师屈思公再次进行了采访。
    
    记者:有人说,您是对“骂社火”研究最透的人。您怎么概括这一民俗?
    
    屈思公:它是东西常村村民于元宵节前后举行的以“骂”为主线,以“性”为轴心,穷极互斗气势,以威慑天下、征服万邦的“轩辕黄帝金刚仙箕天兵出师布阵法”为表演形式的一项融文艺、舞蹈、杂技、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群体民俗活动。
    
    记者:“骂”人,文明吗?
    
    屈思公:我们对“骂”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什么人都骂,什么事都骂。
    
    记者:什么人不骂?什么事不骂?
    
    屈思公:不骂老实疙瘩的庄稼汉、不骂外来异姓人、不骂出嫁的大闺女。不骂揭短话,例如被骂的人没孩子,就不能骂他“绝户头”。
    
    记者:骂人时反穿皮袄是什么意思?
    
    屈思公:说明自己是牲畜野兽,说的不是人话,请不要见怪。
    
    记者:有没有两个人当场对骂起来呢?
    
    屈思公:我们有规定,兴骂不兴当场还,谁若当场应声,罚拿上烟到对方村赔情谢罪。
    
    记者:骂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
    
    屈思公:张冠李戴、指桑骂槐。
    
    记者:有评论说,“骂社火”是一种民主监督?
    
    屈思公:可以借此表达民心民情。现在农村很少开会,也没有专门的制度征集群众意见,村两委的工作存在问题了,群众骂出来,是提醒、警示和监督干部。
    
    记者:骂社火,多有“性”的内容,这合适吗?

    屈思公:性,其实就是生殖器官。正常的人,谁没有呢?它是生理和情感需要,是繁衍后代的需要。性是远古人类战胜大自然的力量源泉,“骂社火”保留了远古的祭祀庆典仪章,有原汁原味、大俗大雅的民俗真魄,它有极大可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标题:河南“骂社火”遭遇缺钱困境 谁来拯救中华骂人绝技)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成都商报 原文时间:2010-02-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