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秀美山水 >> 山水与品牌 >> 浏览三门峡

汉函谷关:是关隘,还是一座城!

2016/1/7 14:13:51 点击数: 【字体:

 

    核心提示
 
    提起汉函谷关,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它是我国古代两京(西安、洛阳)古道上重要的关隘之一。
 
    但是,汉函谷关的规模有多大?形制到底如何?一直以来,人们莫衷一是。日前,随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汉函谷关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汉函谷关“真容”初现:除了是一座关隘,它还是一座城!
 
    1    保存现状:
 
    现存遗址为1923年重修,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等
 
    汉函谷关坐落在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东距新安县城500米,现存主要遗迹为1923年最后一次重修的遗留,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南关墙、北关墙等。
 
    日前,记者随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来到汉函谷关,看到其关楼与鸡鸣台、望气台的平面呈“H”形分布。其中,关楼在西;鸡鸣台、望气台在东,南北对峙,中间为宽约50米的通关古道。
 
    关楼遗址为砖石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平坛,坛高9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坛下中部为拱形东西通道;中层为砖混结构,是四面相通呈“十”字形对称的窑洞,洞宽2.6米、高2.9米,每室壁间各嵌“无字碑”两通(共八通),地面灰陶方砖,角对角、缝对缝,铺设考究。室外设平台,四门各有石联;上层已经坍塌。
 
    鸡鸣台位于古道北侧,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0米,残高15米;望气台位于古道南侧,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5米,残高约15米。
 
    南、北关墙均为东西向长条形。其中,北关墙残长315米,宽8.5米至20米,东侧与鸡鸣台相连;南关墙长约300米,宽8米至23米,东侧与望气台相连。
 
    2    最新发现:
 
    汉函谷关是一个由关城、道路、障塞、烽燧等设施组成的复杂的关防体系
 
    从去年6月起,市文物工作者对汉函谷关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截至目前,共钻探面积13.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余平方米。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望气台南侧。截至目前,汉函谷关遗址的范围和布局已基本明晰。”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发现一:除了是关隘,汉函谷关还是一座城
 
    据有关文献记载,历史上函谷关有三个:一为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二为汉关,即位于我市新安县的函谷关;三为魏关(曹魏),位置不详。汉函谷关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汉楼船将军杨仆所建。
 
    关于杨仆建汉函谷关,还有一段故事:
 
    杨仆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一生戎马倥偬,立下汗马功劳。其祖籍新安县,远离京都长安(今西安),“去‘秦关’三百里,而耻为关外民”。他上书汉武帝,以家财为资,徙“秦关”于新安县城东。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朝廷置八关都尉以备(防备)黄巾,汉函谷关为八关之首;五代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移,汉函谷关军事关隘作用逐渐失去,成为关中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关口。
 
    那么,汉代初建的函谷关,仅仅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关隘吗?
 
    此次考古发掘,市文物工作者在今望气台南侧,分别发现了南北向、东西向城墙各一段,考古工作者将其分别命名为关城东墙和关城南墙。其中,关城东墙东西宽约35米,残存高度约3.5米,向南延伸至皂涧河(涧河支流)北侧。另外,在南关墙上还发现了一道用石块垒砌的坡道,初步推测应该是城墙的排水设施。
 
    经进一步考古发掘,市文物工作者发现关城东墙和关城南墙连在一起;在城墙附近还发现了成组的房屋基址遗址。
 
    “据此可以初步推断,汉函谷关绝不仅仅是一座关隘,而是由城墙围起来的一个封闭空间,是一座城。”严辉表示。
 
    ■发现二:除汉代道路遗址外,还发现了一条早期道路,这条路很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周秦古道的一部分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市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两条古代道路。其中,与现关楼中心对应的为汉代道路遗址,长约400米,宽10米至15米;路土厚度2.35米,按考古学年代可分为12期,最早的一期为汉代,是一条千年古道。
 
    “由于汉代道路两侧为生土,说明汉代道路是在深陷于地表的谷底行走,这条道路也极有可能是人工开挖的。”严辉推测。
 
    在汉代道路南侧、皂涧河以北区域,还发现了一条早期道路。该道路也是东西向,共发现长度350米,宽10米至14米,叠压于西汉关城城墙之下。
 
    严辉认为,这条道路应为西汉建关以前的道路。当时,人们依皂涧河北岸通行。西汉建关以后,为便于管理和防御,修筑高墙,将先前的道路阻断,改走关城中间的新路。
 
    根据文献记载,建关前的函谷关所在位置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因此,此次发现的早期道路遗址,极有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周秦古道的一部分。
 
    ■发现三:房屋基址、排水渠、“关”字瓦当等重见天日
 
    此次考古发掘的重大突破还在于:在汉函谷关关城内发现了房屋基址遗址、排水渠,以及数十枚函谷关遗址的代表性遗物——“关”字瓦当等。其中,关城房屋基址遗址位于遗址区西南侧,成组排列;房址南侧,靠近皂涧河的地方发现有石头垒砌的排水渠,房址北侧有水井。
 
    在关城东墙上,市文物工作者发现用石头垒砌的南北向的水渠,从城墙穿过。根据出土遗物初步判断,应该是唐代遗迹。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吕劲松表示,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基本明确了汉函谷关遗址是一个由关城、道路、障塞、烽燧等设施组成的复杂的关防体系。其中,汉函谷关关城的南墙和东墙的位置已经明确;皂涧河以北的区域为生活区,有成片的建筑基址和活动面;关城中部的路壕是唯一的进出关道路,军事防御功能明显。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3-05-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