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讳锟梿ㄦ嶃佸瀮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秀美山水 >> 山水与品牌 >> 浏览三门峡

汉函谷关:是关隘,还是一座城!

2016/1/7 14:13:51 点击数: 【字体:

 

    核心提示
 
    提起汉函谷关,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它是我国古代两京(西安、洛阳)古道上重要的关隘之一。
 
    但是,汉函谷关的规模有多大?形制到底如何?一直以来,人们莫衷一是。日前,随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汉函谷关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汉函谷关“真容”初现:除了是一座关隘,它还是一座城!
 
    1    保存现状:
 
    现存遗址为1923年重修,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等
 
    汉函谷关坐落在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东距新安县城500米,现存主要遗迹为1923年最后一次重修的遗留,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南关墙、北关墙等。
 
    日前,记者随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来到汉函谷关,看到其关楼与鸡鸣台、望气台的平面呈“H”形分布。其中,关楼在西;鸡鸣台、望气台在东,南北对峙,中间为宽约50米的通关古道。
 
    关楼遗址为砖石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平坛,坛高9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坛下中部为拱形东西通道;中层为砖混结构,是四面相通呈“十”字形对称的窑洞,洞宽2.6米、高2.9米,每室壁间各嵌“无字碑”两通(共八通),地面灰陶方砖,角对角、缝对缝,铺设考究。室外设平台,四门各有石联;上层已经坍塌。
 
    鸡鸣台位于古道北侧,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0米,残高15米;望气台位于古道南侧,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5米,残高约15米。
 
    南、北关墙均为东西向长条形。其中,北关墙残长315米,宽8.5米至20米,东侧与鸡鸣台相连;南关墙长约300米,宽8米至23米,东侧与望气台相连。
 
    2    最新发现:
 
    汉函谷关是一个由关城、道路、障塞、烽燧等设施组成的复杂的关防体系
 
    从去年6月起,市文物工作者对汉函谷关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截至目前,共钻探面积13.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余平方米。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望气台南侧。截至目前,汉函谷关遗址的范围和布局已基本明晰。”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发现一:除了是关隘,汉函谷关还是一座城
 
    据有关文献记载,历史上函谷关有三个:一为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二为汉关,即位于我市新安县的函谷关;三为魏关(曹魏),位置不详。汉函谷关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汉楼船将军杨仆所建。
 
    关于杨仆建汉函谷关,还有一段故事:
 
    杨仆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一生戎马倥偬,立下汗马功劳。其祖籍新安县,远离京都长安(今西安),“去‘秦关’三百里,而耻为关外民”。他上书汉武帝,以家财为资,徙“秦关”于新安县城东。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朝廷置八关都尉以备(防备)黄巾,汉函谷关为八关之首;五代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移,汉函谷关军事关隘作用逐渐失去,成为关中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关口。
 
    那么,汉代初建的函谷关,仅仅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关隘吗?
 
    此次考古发掘,市文物工作者在今望气台南侧,分别发现了南北向、东西向城墙各一段,考古工作者将其分别命名为关城东墙和关城南墙。其中,关城东墙东西宽约35米,残存高度约3.5米,向南延伸至皂涧河(涧河支流)北侧。另外,在南关墙上还发现了一道用石块垒砌的坡道,初步推测应该是城墙的排水设施。
 
    经进一步考古发掘,市文物工作者发现关城东墙和关城南墙连在一起;在城墙附近还发现了成组的房屋基址遗址。
 
    “据此可以初步推断,汉函谷关绝不仅仅是一座关隘,而是由城墙围起来的一个封闭空间,是一座城。”严辉表示。
 
    ■发现二:除汉代道路遗址外,还发现了一条早期道路,这条路很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周秦古道的一部分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市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两条古代道路。其中,与现关楼中心对应的为汉代道路遗址,长约400米,宽10米至15米;路土厚度2.35米,按考古学年代可分为12期,最早的一期为汉代,是一条千年古道。
 
    “由于汉代道路两侧为生土,说明汉代道路是在深陷于地表的谷底行走,这条道路也极有可能是人工开挖的。”严辉推测。
 
    在汉代道路南侧、皂涧河以北区域,还发现了一条早期道路。该道路也是东西向,共发现长度350米,宽10米至14米,叠压于西汉关城城墙之下。
 
    严辉认为,这条道路应为西汉建关以前的道路。当时,人们依皂涧河北岸通行。西汉建关以后,为便于管理和防御,修筑高墙,将先前的道路阻断,改走关城中间的新路。
 
    根据文献记载,建关前的函谷关所在位置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因此,此次发现的早期道路遗址,极有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周秦古道的一部分。
 
    ■发现三:房屋基址、排水渠、“关”字瓦当等重见天日
 
    此次考古发掘的重大突破还在于:在汉函谷关关城内发现了房屋基址遗址、排水渠,以及数十枚函谷关遗址的代表性遗物——“关”字瓦当等。其中,关城房屋基址遗址位于遗址区西南侧,成组排列;房址南侧,靠近皂涧河的地方发现有石头垒砌的排水渠,房址北侧有水井。
 
    在关城东墙上,市文物工作者发现用石头垒砌的南北向的水渠,从城墙穿过。根据出土遗物初步判断,应该是唐代遗迹。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吕劲松表示,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基本明确了汉函谷关遗址是一个由关城、道路、障塞、烽燧等设施组成的复杂的关防体系。其中,汉函谷关关城的南墙和东墙的位置已经明确;皂涧河以北的区域为生活区,有成片的建筑基址和活动面;关城中部的路壕是唯一的进出关道路,军事防御功能明显。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3-05-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缂冩垹鐝#鏍€�閸忓厖绨幋鎴滄粦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鐎广垺鍩涢張宥呭閺堝秴濮熼弶鈩冾儥娴滅儤澧犻幏娑滀粧娴兼艾鎲冲▔銊ュ斀缁旀瑥鍞撮崗顒€鎲�閸忓秷鐭楁竟鐗堟閹板繗顫嗛崣宥夘洯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閸︽澘娼冮敍锟� 濞屽啿宕¢惇渚€鍎滃鐐茬闁叉垶鎸夌捄锟�305閸欙拷 闁喚绱敍锟�450008
閻絻鐦介敍锟�0371-86663763 娴肩姷婀¢敍锟�0371-86663763 閻㈤潧鐡欓柇顔绘閿涙xhenan163@163.com
鐠炵嵒CP婢讹拷11032303閸欙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