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这么一说,吴启民自然无话可说,点头同意。书记倒了三杯酒:“我平时不喝酒的,今天你同意这事,我很高兴,一杯二百万,我陪你喝三杯。”
喝完酒,吴启民还有些茫然:“召公?这人干啥的?”
书记说:“清官,勤政,爱老百姓。我给你找个顾问。”
于是,书记请来三门峡政协副主席杨书忠,让他向吴启民介绍召公。杨书忠对召公很有研究,曾写过一首名为《甘棠遗爱》的长诗,他向吴启民详细介绍召公,说这个人是总理级官员,外出视察工作从不打扰百姓。到咱这儿,就在棠梨树下搭个草棚办公、住宿,他是“宁劳一身,不劳百姓”。
吴启民听了十分感动,发自内心地愿意重修召公祠。他上高中时,作文写得非常好,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即使办企业后,也常有感而发创作诗歌。读了关于召公的史料,他更加动情,决意好好办这件事:“我不能糟蹋了名胜古迹,宁愿多花点钱。”
他全情投入修建召公祠的工作,有时甚至把这当成一种精神倾诉。“被刁难了,遇到不公平的事儿了,我就来给召公种棵树,买个石头,把心里的不舒服投入到这个事儿上。希望还有召公这样的好官,以后做生意的不像我这么可怜。”建召公殿时,他用了自己拟的一副对联:“彰古贤以扬正气,遏人欲以复天理。”
就这样,一期工程下来,吴启民已投入了一千两百万。但报批“召公祠”之名时,有关部门没有批准,于是改称为“甘棠苑”。
有的人不理解吴启民,甚至有生意上的朋友笑他傻,他不以为然:“你们老讲三门峡物质资源多丰富,你们看见咱的文化资源了吗?你们不知道,召公文化也是座金山,储量大,含量还高。”【原标题:陕州老城访“甘棠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