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三门峡

陕州老城访“甘棠旧治”(2)

2013/12/10 11:09:47 点击数: 【字体:

  近些年,来三门峡库区过冬的天鹅,为这座城市赢得了“天鹅之城”的美名。不过,天鹅的到来,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行”。

  放眼历史的原野,为了天鹅的到来,当地曾付出代价。半个世纪前,为了库区建设,大批人搬离家园,应该说,为了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这付出是值得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千年名城——陕州老城惨遭“误杀”。

  50多年前,三门峡水库设计方案形成,苏联专家规划的水位是海拔360米。按照这个水位,陕州古城、潼关古城等均在淹没范围。水库蓄水前,几座古城及方圆数百里的村庄全部拆掉,移址另建。

  1962年,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至330多米时,出现重大问题:黄河水位提升后,顶托渭河水,在渭河入黄河口形成“拦门沙”,不断淤积,情况愈来愈严重,一场大雨过后,渭河淹了20多万亩农田,逼得三门峡大坝不得不开闸泄洪。此后,设计方案被迫修改,确定非汛期水位310米,比原设计低了50米,根本淹不到陕州老城。但这时老城几乎拆光了一切,择址建起了新城。正是原设计中这几十米的误差,“误杀”了陕州、潼关等古城。

  “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陕州咏》中描绘的美景。陕州城始建于西汉,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坐落于一处黄河弯道。黄河在中条山与邙山、华山形成的大峡谷中奔腾,在此受中条山阻挡,由南而北的河水折而东流,陕州城就建在此处。

  “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古城地势险要,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山势四围曰陕”,此城东有崤山,西望函谷,南峙甘山,北隔黄河中条山横陈眼底。黄河绕着大山,形成诸多美景,城西太阳渡,城北万锦滩,都是美不胜收。

  俱往矣!被误拆的古城,成为三门峡人难以言说的憾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三门峡人在老城废墟上植树种花,建成河南最大的城市公园。数年后,越来越多的白天鹅绕着古城遗址周边栖息,似乎是上天对古城的怜悯和慰藉。

  陕州老城的建筑,只有宝轮寺塔和石牌坊等幸存下来。作为连接中原和关中两大文化区的交通枢纽,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商贸重镇,这里曾经留下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大商巨贾的记忆,随着古城的消散,这一切也都没了踪迹可寻。

  幸运的是,十多年前有人重修了古城的千年建筑召公祠及其临近的陕州钟鼓楼,让人多少感受到一些历史名城的气息。

  建甘棠苑只为诉衷肠

  召公祠曾是陕州城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据三门峡文化学者姚学谋介绍,从收录于《全唐文》的《邵伯(即召公)祠碑记》可知,最晚到唐代,陕州召公祠就存在了。而古人说到陕州,最先想到的,大多是召公。

  安史之乱中,逃难到四川的杜甫,偶遇从陕州来的官员,在乱世中怀念召公,有感而写《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陕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召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送朋友回陕州,最先想到的也是召公和甘棠: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

  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

  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

  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

  而身为召公后代的邵雍也曾吟道:

  “吾祖道何光,一南分一方。

  开周为太保,分陕辅成王。

  岁月装辽邈,山川造渺茫。

  世孙虽不肖,犹解忆甘棠。”

  从这些诗篇中可以感觉到,在古人心中,召公已成陕州城的标志。按道理说,在古城遗址重修召公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不过,十多年前的重修,却又是件“无心插柳”的有趣故事。

  十多年前,三门峡在古城遗址公园建了一座星级宾馆。有次国家某部委领导前来,被安排到该宾馆,茶余饭后,当时的市委书记陪同领导在宾馆外散步,领导看到北边不远处有个大土堆,颓圮荒秽,不禁皱了眉头:“怎么有个那东西?”

  书记有点尴尬,忙解释:那是过去陕州城的钟鼓楼,老城拆迁时,外面的砖扒掉了,只剩下里面的夯土。算是文物,不好随便扒掉。

  从此书记就觉得这土堆确实有些碍眼,心中暗想办法。没多久,他看到一份申请,市政协委员、某企业老板吴启民想重修宝轮寺大殿,于是就约此人前来谈话。

  吴启民是位孝子,他修大殿是为了向母亲尽孝心。他母亲笃信佛教,心地极善良,虽然家里很穷,也尽力多做善事。“门口来了乞丐,自己吃啥给人家拿啥。”吴启民开矿致富后,母亲已病故,他觉得母亲一辈子没享过福,一定要想办法尽尽孝心,自己心里会好受点。于是就想到了重修古城遗址的宝轮寺大殿。

  书记了解了吴启民的心事,就开始做他工作:你是政协委员,把钟鼓楼和召公祠重修了,既改善了酒店周边环境,也为老陕州人做了件好事,不是更有意义?功德不胜过修大殿?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2年04月17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唐朝卢氏县令房琯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