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三门峡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三门峡

王跃泽和他的“研山草堂”

2015/1/27 10:48:14 点击数: 【字体:

    在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说起王跃泽的“陶泓居”来无人不知,“陶泓居”便是王跃泽的古砚陈列馆。“从汉代至民国,这里陈列的有120余方古砚和40张珍贵图片。”王跃泽告诉记者。

    家中有宝

    从小耳濡目染,王跃泽对砚瓦(当地人依旧把砚台称为砚瓦)的知识有一些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他迷恋上了收藏。起初他只是看而没钱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古玩市场上卖得十分火的古砚竟与他祖父手里的砚台十分相似,其中一方落款“陕州王玉瑞制”的砚台让他十分好奇。他突然意识到,祖父守着的那几方古砚可能是些宝贝。一回到家,王跃泽就向祖父和村里的其他老人打听砚台的事。“我祖父说,王玉瑞就是我祖父的祖父的堂弟。”王跃泽提起王玉瑞一脸兴奋。清末民初,陕州人马寨王氏家族制作的陕州澄泥砚名噪一时,王玉瑞便是当时的制砚大家,并加入官督民办的“陕州工艺局”。现存于各藏家手中的古澄泥砚,落款为“陕州工艺局王玉瑞造”“玉瑞堂造”等就是他的作品。其后出现的王士瑞、王治瑞、王福堂、王玉堂等一批制砚能手和当时的“玉瑞堂”“永兴堂”“永兴泰”“永兴和”等作坊也响誉四方。        

    手艺失传

    据有关资料显示,陕州澄泥砚始创于唐,盛于明清,数百年中积累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而随着掌握制砚本领的艺人相继故去,这一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至此失传。

    知道了这些历史,王跃泽极其心痛,更坚定了他收藏澄泥古砚和重新发展陕州澄泥砚的决心。于是,他辞去当时被称为“铁饭碗”的工作,一心投入到研制砚台中去。查资料、找模具、东打听西探访,在家人反对及村民的嘲笑中,王跃泽开始了他的制砚工艺研究。他祖父小时候见过老人制砚台,依据祖父的记忆和村里其他老人的叙述,王跃泽在自家的老宅附近建了一个土窑,第一次烧制的蟾砚、伏虎砚、宝莲砚等8个砚台出炉了。看到自已亲手烧制的砚台,兴奋之余他找来了人马寨唯一的澄泥砚老艺人王国苍(解放前随祖父做砚台,也是王跃泽的族祖父)老人。一直反对他做砚台的王国苍老人看到他做的8个砚台十分惊喜,“火候不够”,老人一边说出砚台的不足,一边琢磨着如何把自已做砚台的手艺教给这个执着的年轻人。

    收藏古砚

    王跃泽学习并掌握了制作砚台的手艺后,开始没日没夜地干。起初没有销路,他就带着砚台东奔西走,到各地工艺品市场去推销。看到孙子如此执着,王跃泽的祖父把手里的几方上好的古砚交给了他。这一下让王跃泽对收藏迷恋得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王跃泽在收藏界崭露头角,他开始思索如何把陕州澄泥砚在人马寨这块土地上重新发扬光大,让人们了解人马寨那段辉煌的历史?王跃泽理清思路以后,准备大干一场。

    可就在王跃泽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的时候,洛阳新安县的澄泥砚已经热火朝天地发展起来,并在200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澄泥砚之乡”。而在三门峡市有关部门的努力下,2006年,陕县的澄泥砚与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为黄河澄泥砚。面对这样的结果,王跃泽怎么都想不通:“自己家乡兴盛的手艺,如今他乡却成了澄泥砚之乡。祖祖辈辈都叫陕州澄泥砚,如今却改了名?”王跃泽说着拿出了落有“陕州澄泥古砚人马寨村王玉瑞造”字样的古砚抚摸着,表情凝重起来。

    痛定思痛,他决定在自已的家乡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建设“研山草堂古代泥陶砚艺术馆”。“把澄泥砚这种历史文化遗产陈列起来并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提起今后的打算,王跃泽深邃的目光中依然透着执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09-08-3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