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当代平顶山 >> 真中河南人 >> 浏览平顶山

从谋生到创业成功—— 一个个体户的蝶变

2013/10/24 16:30:09 点击数: 【字体:

从谋生到创业成功—— 一个个体户的蝶变

    1985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个年轻人,在这一年独自远离家乡;一个年轻人,在这一年认识了徐州;一个年轻人,在这一年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石。一个年轻的河南人——张杰。

    张杰,河南省平顶山鲁山县人,现在在宣武市场经营针织类批发,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杰之缘有限责任公司。任河南省同乡会常务副会长。
 
    扬帆起航
 
    在家中排行老大的张杰,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由于家境不好,高中只上了一个学期,就放弃学业,自愿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开始随父母种地干活。活儿重不说,赚的也少的可怜,这种仅能维持生活的日子让张杰不免担忧,也逐渐有了其他的想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张杰知道机遇来了。他开始和朋友走南闯北做点小生意,虽然也辛苦,但生活上总算有了好转,心里也很开心。但是这样的日子并不能满足他让家人过上富裕生活的愿望,要想赚大钱,就要把生意做大。凭借着自己和朋友摆摊做生意的经验,张杰只身来到了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徐州宣武市场,开始了自己新的经商之路。
 
    乘风破浪
 
    刚开始的时候,张杰很能吃苦,经常坐几个小时的长途车,为了简省开支,他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贱的菜,虽然很辛苦,但生意做的还不错。自己生意做好了也没有忘记周边生活不怎么富裕的老乡,开始带领同村一部分年轻人到徐州做生意。现在日子虽然比以前好了,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很长时间里他们是被当地人瞧不起的。其一是外地人,其二是个体户。那个时候,每天起早贪黑不说,最无奈的是固定不了摆摊的地方,由于是外地人,只要稍微去晚一点,市场的好摊位就会被别人抢走,还无地儿说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样的境况让满怀信心闯出一番事业的外地人感到非常不公平,于是张杰勇敢的站出来,代表外地人向宣武市场的领导反映了情况,提出了所有外地人的意见和建议,可喜的是这些话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市场负责人重新规划了市场,设置了固定摊位,让所有外地人可以安心在徐州做生意。渐渐的宣武市场有了河南人的一片天,经营环境由地摊变成了现在的商场式高级经营场所。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在徐州安家落户,这件事之后,他得到了外地人的肯定和尊重,张杰,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了河南人的代名词也受到了市场领导的亲睐。
 
    满载而归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感谢党的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是党员张杰的肺腑之言。
 
    “个体户的地位一直是在提高的,我们被人叫作‘大款’,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说明我们有经济地位。国家对我们的称呼是‘个体劳动者’,说明我们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我们还有自己的‘个体劳动者协会’。”张杰说。
 
    “二十多年前干个体户是为了谋生,现在感觉是在创业。”张杰这样描述自己从事个体经营二十几年的感受。“我干个体户二十几年,解决了自己的就业,减少了国家的负担,还交了税,可能还解决了其他人的就业,但刚开始干的时候就是为了谋生。不过现在不同了,个体户已被大家普遍接受,虽然人们从事个体还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在社会的眼里这都是一种创业,对下岗职工来说是二次创业。确实有不少通过个体经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生意越做越大。”
 
    张杰总结自己的个体户生涯说,“经商的路上,要做到诚实莫欺,长久生意;为人信义,君子交谊;遵法守规,凡事依理;收敛锋芒,不事张扬;善能养生,慈能致福”。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徐州豫商商会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