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此事后,樊钟秀大怒,决定设计消灭这股土匪。樊钟秀先把妹妹藏在别人家中,然后给土匪送去假消息:某月某日,你来迎亲。等黄某带着大部分土匪下山后,樊钟秀带着十几个同乡好友悄悄摸到土匪的老巢,将看家的土匪打死,缴获十几支枪,然后一把火烧了匪巢。等黄某得知消息后,顾不上去迎亲,连忙回山救援。樊钟秀带人在半路伏击,将土匪一网打尽,从此洛川县一带匪患大消。
樊钟秀消灭了黄龙山土匪后,由于拥有20多条枪支,就成立了武装。这支武装,后来革命党人张钫称赞是“自卫武装”,但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之后,樊钟秀不断扩充人马,到了1914年,已经拥有200多人,算是当地一支小有名气的“自卫武装”了。
拉杆起事后
接受政府改编
樊钟秀在陕西洛川、甘泉一带“拉杆子”、搞武装,名声虽不大,但一直被陕西都督陆建章惦记着。堂堂的陕西都督牵挂一二百人土匪,这并不奇怪。清末民初,大量河南人拥入陕西,造成难以描述的主客籍矛盾。在那个乱世,这种矛盾很容易随着政治军事斗争而激化,到后来河南军阀刘镇华主政陕西时,矛盾已成不调和之势,陈忠实的《白鹿原》对此有精彩描述。
樊钟秀的刀客生涯,是从陕西开始的,虽然只是一支小小的土匪,但在1914年,白朗起义军进入陕西,震动全国,陕西开始流传一个说法:樊钟秀是白朗的老乡,也是他的同伙,准备接应白朗。当然,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当时白朗如日中天,恐怕没听说过樊钟秀的名字。这种谣言的背后,实则是当时主客籍矛盾的折射。
这个谣言让陆建章大为不安,他派部下商震率陆军步兵一团前往清剿。但商震不愿意干剿匪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就窝在延安不动。无奈,陆建章派人找樊钟秀谈判,愿意收编这股武装。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奇怪了:张钫和樊钟秀后人的回忆是,樊钟秀拒绝收编,甚至张钫言之凿凿说有革命党人劝说:“陆建章是袁世凯的走狗,是民国的敌人,不可受他编制,遗万世骂名。”樊钟秀深以为然。但有些地方志记载,樊钟秀的部队被改变为陆建章的一个连,还有一些樊钟秀部下的回忆是,樊钟秀没有答应陆建章,而是接受了陕北镇守使陈树藩的改编。
诸多史料,相互矛盾,很难让人辨别。我觉得第三种说法更可靠一些。当时陈树藩派闫凤浩(河南宝丰人,和樊是同乡)去收编,老乡见老乡,被收编的可能性最大。
樊钟秀的武装成了“政府军”以后,不断扩张,很快就拥有一千多支枪、马百余匹,张钫的说法是“陕北人称他是公道大王,很多县份倚为保障”,当然,也有人称他是“土皇帝”或者军阀。
陈树藩当了陕西督军后,樊钟秀晋升为营长,隶属于第二混成旅。但陈树藩的好日子也没多长时间,1917年,胡景翼等人先后起兵讨陈,陈树藩被围困在西安,急忙调樊钟秀前来救援。樊钟秀率部赶来,与敌展开激战,右臂还受了伤。但陈树藩担心樊钟秀所部匪性不改,祸害百姓,不想让樊部驻扎在西安城区,而是驻扎在城西南的鱼化寨。樊钟秀大为不满。这时反陈势力暗地里派豫籍军官劝降。樊钟秀感念陈树藩的提拔,不愿意反咬一口,于第二日替陈树藩夺回两个据点后,带着部队脱离了战场。
樊钟秀的这一做法,虽然有“背叛”的嫌疑,但在那个乱世,这种做法算不了什么,毕竟,善变才是军阀们的生存之道。
颠沛流离不断寄人篱下
樊钟秀离开西安后,带着部队驻扎在蓝田一带。在这段时间,他开始接触更多的革命党人,对民国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然,樊钟秀比白朗幸运得多,孙中山派给白朗的只是几个参谋,而樊钟秀见到了他的政治领路人张钫。1918年4月,张钫来到樊钟秀军中,跟他详细谈了“当时的国家局势和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目的”。樊钟秀很兴奋。据张钫回忆,樊钟秀激动地说:“我瞎闹了几年,今天才找到了正路。”张钫认为,樊钟秀从此奠定了一生政治认识的基础。
当然,从军事角度来说,樊钟秀避免了白朗那样孤军奋战的悲剧—当时革命党人正在筹备靖国军,于右任回到陕西,就任靖国军总司令,张钫为副司令,靖国军编为5路,樊钟秀为第二路司令。五路大军并进,攻打西安的陈树藩。
但就军事而言,革命党人的斗争水平一直很不怎么样。靖国军与陈树藩部的交战,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时,陈树藩和河南的镇嵩军首领刘镇华达成协议,刘镇华随后率部入陕。
樊钟秀一部在潼关拒敌,但“背叛”了陈树藩的樊钟秀这次也尝到了被“背叛”的滋味—在被镇嵩军击败后,其部属马水旺率部投靠了刘镇华。马水旺是樊钟秀自黄龙山起的老兄弟,掌握着樊部精锐—骑兵部队,他的背叛,让樊钟秀备受打击,只好带着残部在雒南、商州一带整顿补充。
靖国军解体后,樊钟秀的死对头刘镇华进入西安,成了陕西之主。樊钟秀感觉陕西是待不下去了,就率部返回河南。恰巧,当时的河南都督赵倜成立“宏威军”,就把樊部编成了一个团。
樊钟秀把部队拉到登封一带,很下工夫地练兵,连坐镇洛阳的吴佩孚都知道了,奖励给他100多支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