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平顶山

郏县一古村因防洪而幸存 堪称中原村寨“活化石”(4)

2013/12/9 10:23:15 点击数: 【字体:



    16个拴马石,依稀可见朱家当年辉煌

    临沣门旁,一座部分墙体已嵌入寨墙的小庙粗看起来并不起眼,但经指点奥妙顿现:它的两侧前窗均系由一整块红石镂刻而成,特别是9根石质窗棂,足以与木质窗棂乱真。

    “这是咸丰二年重修的关帝庙。”尹亮亮说,古代皇家窗户采用13棂,虽然关公被称帝,但清朝皇帝还是只认他的“汉寿亭侯”之名,窗户只能用9棂。

    站在寨墙上,寨内错落有致的青砖瓦屋一座连着一座,甚是壮观。尤其是一些愈加古老的房子,愈显坚实,反倒是那些较新建的房子,不少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在方圆1.5平方公里的临沣寨内,不管是从寨墙上还是寨内主要通道南大街上看,位于寨内龟背形地貌中心的朱紫贵、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宅院在寨内400多间明清民居中,都是最为高大、最为考究,保存得也最为完好。

    走近朱家宅院,一字排开的临街大门楼威武高耸,配合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彩绘以及条石大台阶,更显气派。尤其是门旁16个磨得光亮的拴马石,依稀可见朱家人当年辉煌。

    朱家宅院,建于大清道光二十九年、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号称“汝河南岸第一府”的清代盐运知事朱紫峰官宅——朱镇府最为精美,至今仍保存着东、中、西三套各五进深的院落格局,雕梁画栋,还有马屋、厨房、大厅、绣楼、茶房、账房等功能分区,规模宏大。

    在朱小根的记忆里,朱家门前的南大街是当年东进襄城、西抵宝丰、南下叶县、北上禹州的重要商道,往来客商很多。朱家历来都会在门前摆放青石板,放上几碗热茶,喝完就由茶房添满,免费供路人饮用。

    在朱宅后院,一株树龄500多年的大皂角树下,朱家当年的长工——今年88岁的王金榜和80岁的申变老两口依然在老屋居住。申老太太说,老伴当年无家可归,流落到临沣寨,被朱家人收留,做种地的长工,从而解决了住房和吃饭问题。

    “朱家人可不错啦,有人逃荒到这儿,朱家人就分给他们60来亩地种,收成好了才要点地租。”申老太太说,朱家还在寨子里办了义塾,常年免费供应附近孩子上学读书。

    今年73岁的村民王璋曾在朱家茶房务工。他说,注重积德行善的朱家,至今在厢房两侧的门楣上,还留存有木刻的“迁善”、“补过”家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大河网 2013年01月0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