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九头崖(舞钢市委宣传部提供)
舞钢,是一座因钢铁而兴的年轻城市,追根溯源,它的文化根脉却古老得很。北去40多公里,就是举世瞩目的贾湖遗址,这里被公认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早在8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建起村落,烧陶种稻,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旧石器时代。新近在舞钢市尹集镇境内发现的多处刻有神秘符号的岩石,和一处刻有象形符号的“龟背书”,与叶县、泌阳等地发现的岩画天书遥遥相望,将这里的文明推向无限悠远的光阴深处。境内的炎帝城、舜王城、柏国城等古城池遗迹,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相继出土的石斧、石凿,和商代的青铜锛、战国的铜矛、汉代的玉蝉、清代的七星剑等数百件珍贵文物,印证了舞钢市深不可测的文化积淀。
2011年10月21日,笔者跟随尹集镇的白东亮,前往探访玉皇庙河畔这片藏有远古神秘文化的山地。据白东亮介绍,他多年来实地考察,在濒临玉皇庙河的青龙山、九头崖、双头崖和连绵北去的螃背山、谢山等方圆30平方公里的山间,发现了千余处刻有神秘符号和图案的石块。一行人拨开荆棘芒草,顺碎石山径缓缓而上,走近那块长约12.5米,宽约2.7米的“龟背书”,拂去落叶,撩开蔓草,斑驳的苔藓之中,“连排点状穴”的疑似星图,更像易经卦爻,右侧那处精美的“回文方格”,是远古陶瓷的纹饰,还是先民娱乐的棋盘?“中间带点圆”的神秘图案、线条清晰的三足金乌,还有甲骨文中象形男根的祖字,无不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对石器与青铜交相辉映的先民生活生出无限的猜测与遐想……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夏挽群仔细辨认后说:“这是古代先民在文字出现之前,用来记录、表述思想、信息的印记、符号刻画。这里可能是古人祭天、祭日月的一个记忆坛。”
毫无疑问,这片山地石刻不仅是中原文化弥足珍贵的组成元素,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白东亮指着与这片山地隔河相望的蜘蛛山说,那座山北坡下来有一条棠溪峡,溪水东流西平县,著名的棠溪古剑就是棠溪峡的水淬炼出来的。山上有个大石棚,相传鬼谷子曾经在石棚里住过。另据民间传说,黄帝曾经在这里造过车,嫘祖娘娘受蜘蛛吐丝结网的启示,开始在蜘蛛山上种桑养蚕,织绸缝衣,从此结束了树叶兽皮裹体的原始蛮荒。
青龙山南去不远,有岭横亘,自东而西耸起九朵山崖,这就是九头崖。九头崖往上去,有山路傍水穿林直通大虎山和二虎山,两山交界的山垭处多有泉出,南坡水归板桥水库,北坡控泉和浮水汇成瓦庙沟,经母猪峡流出山外,是玉皇庙河的溪源之一。
据舞钢市志记述:“玉皇庙河又称小东河,两股源头分别发源于尹集镇南部的王帽垛和大石棚,至赵庄合流向西北,纵贯尹集镇中部,至肖湾汇入滚河,主河道长22公里,宽约50~80米,流域面积6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78立方米/秒。”玉皇庙河自南而北流,水走舞钢市偏西南尹集镇境内四十五里水牛冲,上游石漫滩水库截流后,玉皇庙河已成为田岗水库的最大自然溪源,是舞钢市的大水缸。
过尹集镇南行,走九头崖景区山门,到林场管理处折向西,翻过一道岭,就是两道涧水汇流的蝴蝶溪。正南去溪响潭鸣一路通往海拔800多米的云磨顶,这道水就是对眼沟。云磨顶北坡有瀑布,雨季水声轰隆隆响出几里远,到枯水季节细流若断若续,人称滴水崖。一路绕过老鹰崖、韭菜皮、麦垛山,到岗上自然村,与大石棚来水汇为蝴蝶溪。大石棚这道水上源吮纳马鳖岭泉水与浮水,这片山属喀斯特地貌,山间多溶洞。东西走向约一公里的马鳖岭,东衔大虎山,西接云磨顶,丛丛莽莽,除了蓄养50多年的国营林场,就是接坡连谷的原始次生林,植被厚密,水气氤氲,林叶湿润,原本生活在海南山林中的旱蚂蟥,也在这片温暖潮湿的山野中找到了生存繁衍的天堂。这座山俗称马鳖岭,就是因蚂蟥俗名马鳖而得名。这里也是蟒蛇、狗獾、野猪和狼等野生动物的乐园。林下落叶堆积,沟壑草遮树掩、藤萝交织,人不结伴不敢进山。一是怕遇到毒蛇猛兽,二是怕一脚踩空掉落岩洞无人知。因为有岩穴藏身,这里历来都是屯兵之地。
据遂平县文史资料记载:公元1642年7月,李闯王率部从湖北北上,夺遂平县城,杀了县令刘英,屯兵母猪峡。这里原是当地一名首领刘扁的农民义军的地盘,这支义军约两万人,不愿归顺李自成,两支队伍为争夺地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个多月后,李自成军撤离。另据白东亮介绍,太平天国义军先后有赖文光等四王在这里驻扎,大石棚的山崖上留有高1.5米、宽1.15米的岩碑,上书“大天国全天王年”。这片山也曾是农民起义领袖白朗的营地。相传白朗死后,他的表妹一直隐居山中,抗日战争爆发后,化名于之龙,参加了新四军,组织起一支女兵队伍,抗击日军,保护老百姓,被称为善人。据说灯台架山上的善人庙就是为她修建的。抗战胜利后,于之龙率部北上,不知所终。
蝴蝶溪全长18公里,与瓦庙沟汇流后,始称玉皇庙河。(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