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汝河属沙颍河水系,是淮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嵩山县车村镇栗树街村北分水岭摞摞沟,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总面积6080平方公里。
郦道元《水经注》说:“今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岩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又东届尧山西岭下,水流两分,一水东迳尧山南,为水也。即《经》所言水出尧山矣。一水东北出为汝水,历蒙柏谷。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荫渚,故世人以名也。”
元代初期,汝水在偃城澧水口处被截断,上段称北汝,即北汝河。
2006年暮春时节,笔者与汝州市河道管理所的杨武占所长驱车前往嵩县车村镇栗树街探源。因错过路口,反被顽皮的汝河牵住了车鼻子,时而左岸,时而右岸,轿车成了越野车,一路岭峦相对出,越行越高,越行越清幽。那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空阔处田地平旷,狭窄处竹木森然。沿河村庄如绿藤挂果,结在清清汝河边。
车到栗树街,一行人顺沟谷溯流上行约3公里,有小山当涧,是为分水岭。循左边溪流上去不远有几户人家,村以山名,曰分水岭。经村民指点,追随时继时续的水声,钻密林、过灌丛、攀危岩,树阴渐行渐深,脚下叶软,石上苔滑,始信郦道元所言“岫壑争深”不虚。这道沟因有摞摞石,俗称摞摞沟。山谷曲折向左时,果然有一片溅水湿坡,草间石隙有细泉渗出,在两块石头中间汇成一泓清冽,此即汝水第一汪。
北汝河洛阳境内河道长102公里。境内丛山逶迤,岭峦跌宕,沟壑众多,长度在3~10公里的支流36条、10公里以上支流12条,其中大木植河、靳村河和马兰河流域面积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
河经汝阳县紫罗山口,东南流至关帝庙折向东北入汝州市境。
紫罗山际近汝州市,汝州三宝之一的汝石——梅花玉,主要矿源就在这里。梅花玉又称汝玉,商周时已有开采,鼎盛在东汉初期。清代诗人孙灏在其《汝州三宝·汝石》诗中曰:“钓竿欲试珊瑚赤,玉水方流辉蕴石……汝波冷冷澈骨清,汝石文章五色成。”
梅花玉是由火山喷流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由于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大量气体逸出,形成了许多气孔,被多种矿物所充填,呈杏仁状。墨黑的石面抛光后五彩纷呈,形似梅花,更有草叶枝影、鸟兽昆虫活泛其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因其含铁、锌、钠、镁、钙等微量元素,保健功能犹胜麦饭石,被现代人加工成碗、盘、碟、壶、杯、洗、筒、佩、镯、球、瓶等。
北汝河汝州段上下45公里,经临汝、温泉、杨楼、庙下、骑岭、王寨、纸坊、小屯等乡镇,流域面积1507平方公里。河出深山,雨季山洪冲荡而下,裹挟大量沙石,使河床左右摆荡,宽窄不一。最宽处2500米,最窄处仅500米左右,多见“S”型、“U”型河槽,两岸滩地、绿洲随处可见。河床内砂卵石积淀深厚,潜水蕴量丰沛。旱季河面流量不大,砾石泠泠,水质清澈;汛期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势如马奔象驰,消退也迅疾。境内建有解放渠、幸福渠、跃进渠、保胜渠、丰收渠等,灌溉面积11.5万亩。
汝州境内有较大支流25条,主要支流有牛涧河、荆河、洗耳河、黄涧河、炉沟河、燕子河、蟒川河、朝川河。除了牛涧河、荆河、黄涧河、朝川河因有四季不竭的泉源为常流外,其他河流皆为季节河。
两岸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烟叶、棉花为主,近年来形成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和6万亩蔬菜基地。种植历史悠久的大麦、荞麦及染料淮蓝几已绝迹。
坐落在汝河左岸的汝州市,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历代郡州治所。东周为王畿之地,秦属三川郡,西汉置梁县,隋设汝州,明成化六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全市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6种,其中,原煤预测储量为35.5亿吨;铝矾土部储量为1.66亿吨。境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千年古刹风穴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汝州市西27公里处的温泉,富含50多种微量元素,汉唐九帝三后及文人骚客争相前往,为历代疗养胜地。(曲令敏张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