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桦与他的《盛世牡丹图》(2)
2013/11/28 17:21:39 点击数:611
【字体:大 中 小】
对于拍卖会上3600万元的成交价格,江桦表示很意外,也强调说这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与60位大师共同完成的作品。消息传出后,江桦与《盛世牡丹图》立刻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前期的报道江桦无力阻止,但后来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诸多媒体的访谈邀请他都一一回绝了。“突然成为准千万富翁,这对于一个30岁的人来说,是天大的事。但是我不想出这个风头,我还年轻,比起教导过我的老师们来,还差的太远。他们干了一辈子,是真正的前辈和大师,而我只是刚刚有一点点成绩,不应大肆吹嘘。”也许人们过于注重那3600万的数字,而忽略了数字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十年磨一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而江桦做到了,凭的是他那持之以恒的精神、天道酬勤的信念、不屈不挠的品格、专心创作的平静谦逊的心态,“我只想给同龄人一点建议,好好做事,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成果。”
“有一项自己的事业是件很过瘾的事”
江桦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深知基础知识重要性的他努力学习文化课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北师大学习期间,江桦仍然把画画作为一种兴趣坚持了下来。他经常去艺术学院旁听,与美术系、书法系的老师都有了密切的交流,并得到秦永龙、倪文东、王贵胜、郭兴华等老师的教导。江桦的绘画功力也获得了老师们的关注和认可。2002年,北师大百年校庆期间,学校为江桦开办个人画展,开创了百年师大为学生举办个人画展的先河。他笑着说:“那时候居然有很多同学找我要签名!”在一夜之间成为校园名人的江桦对此并没有洋洋得意:“在北京这个大环境里,学校里面的名气算不了什么。但在大学期间,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一项事业,是件很过瘾的事。”
因为祖籍是河南洛阳,江桦骨子里对牡丹有一种特别的喜爱。牡丹作为国花,画它的人很多,但因花朵很大造型多样,也就最难画。决定创作长卷后,年轻气盛的他便挑了难度最大的牡丹作为绘画对象。“画前要构图,每天把大量时间用在画画上,一到假期便外出写生……”在创作百米长卷的近10年期间,江桦还创作了一些较小幅的作品:18米、15米、5米、2米……都是百米长卷的雏形。第一幅18米长卷完成后,曾被一位企业家以15万的价格将其收藏,这成为江桦为创作百米长卷筹集到的第一笔资金。此外,江桦的画作还经常作为礼物赠送给知名校友以及到学校访问的友好人士。2005年,学校将江桦的15米长卷作为礼物赠送给校友邱季端先生,邱先生十分欣赏。后来,经过校方的努力,邱季端先生向师大师生捐赠2000万用于修建新体育馆。
“画出真正的江桦牡丹!”
同样是画牡丹,怎样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在工笔花鸟绘画的创作过程中,最令江桦困扰的问题之一就是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长久以来的传承方式便是师徒传授,很多画家甚至没有见过牡丹就画牡丹,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不免容易照本宣科,难以创新和提高。“要克服中国传统绘画保守的弊端,画出真正的江桦牡丹!”江桦这样对自己说。
江桦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每逢假期就去观察牡丹,进行写生,这也造就了其《盛世牡丹图》2009朵牡丹朵朵不同、姿态各异的风格。
江桦在工艺美术学院上学时学习的是装潢设计,接受过很多西方绘画技巧的训练,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传统国画和西方绘画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学国画都是从素描的明暗透视开始的。”持着这种观点,江桦想,为什么不能把西方的写实风格与中国画中的写意风格结合起来呢?就这样,江桦开始了艺术上新的探索。他将西方美术中的透视、环境色等技巧融合到国画花鸟的创作中,并将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技巧相结合,进行大胆尝试,形成了自然、写实的风格。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其中的坎坷是不言而喻的。最开始,这种风格并不被认可,甚至遭到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批评,但在今天看来,这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江桦的《盛世牡丹图》之所以能够拍出3600万的天价,之所以拥有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魅力,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尺幅之巨大,更重要的是他的牡丹图匠心独具的特别韵味,这也正是“江桦牡丹”的魅力所在。用江桦自己的话说,就是“艺术贵在创新”!【原标题:江桦:2009朵盛世牡丹的粲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