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京庄、申庄、口庄商人,专营鲁山绸者甚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转销国外。民国2年(1913年),鲁山绸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展出,荣享盛誉。此后,鲁山绸进一步发展,县城西半部百万亩蚕坡,年产茧200万公斤。缫丝20万公斤。县城、下汤、耿集、四棵树、瓦屋、赵村等地。缫丝、织绸、漂炼作坊和经营丝绸行栈很多,其中县城有丝绸作坊,行栈231家;漂炼作坊7家。年漂炼“一六制”26万匹。这样,从养蚕到缫丝、织绸、漂炼、销售,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机制。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养蚕、缫丝、织绸,从资金、品种、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植。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年产茧240万公斤,缫丝10多万公斤。全县有集体,私营织绸机1700台。同时,建立国营缫丝厂和丝织厂、年产丝绸50多万米,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的60%。【原标题:鲁山绸:唐代丝绸之路上的“仙女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