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之“色”:雨過天晴雲破處
汝窯瓷器工藝考究,以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隨光變幻,清新爽目,妙不可言。其釉色,青如明鏡,絕美脫俗,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仿佛說出來就沾惹了塵世俗氣。如果非要形容汝瓷,就如傳說中絕世的柴瓷一樣,她們可以同享“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盛譽。
汝瓷注重釉色的典雅,開片唯美,不講究刻劃裝飾,個別器物僅僅裝飾一道或幾道弦紋。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銅的樣式燒造,古朴而端重,顏色純而不膩,淡而不寡。有詩人曾作詩吟誦“千峰碧波翠色來”,恰如其分。
汝瓷之"色" 傾倒君王
皇帝督造:宋徽宗為之傾心
藝術大帝宋徽宗,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他的一生就是為藝術而生的一生,對各類藝術藏品,特別是瓷器鑒賞有很高的造詣,閱遍世間奇珍異寶,卻一生獨喜汝瓷。
整個汝瓷的創造與發展都與徽宗息息相關,特別是對汝瓷的顏色偏好可以稱為徽宗的藝術精神的一種完美呈現。宋徽宗,主張藝術應該簡約朴素,因此他認為繁華錦簇的藏品極其艷俗,汝瓷素雅高潔的青色,才是陶瓷收藏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這裡有兩個小故事可以佐証,傳說一天宋微宗做了個夢,夢到一種被水洗過雨過天晴的顏色題為“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醒來后即命工匠燒造這樣顏色的瓷器。另一種說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與上天的交流時靠一種叫“青詞”的文字方式,道教猶愛這種青色,徽宗也認為青色是最淡雅不俗的顏色,汝瓷的顏色由此而生。
為了能燒制出符合自己心中的顏色,徽宗曾親自督造汝州青瓷。歷史記載,徽宗覺得“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而色,如碧峰翠色,清雅肅靜﹔釉,堪剔透明珠,清澈溫潤的汝瓷,暗合宋徽宗審美,讓這位“教主道君皇帝”大為傾心,下令燒制汝瓷,並親自督造,可惜徽宗是個冠絕寰宇的藝術家,卻不是一個好皇帝,在他的領導下宋朝很快就滅亡了,汝瓷也因此大量的破壞遺失,全球不足79隻。
"汝瓷"之色 傾倒君王
御筆親題:乾隆皇帝為之顛倒
歷史還有另外一個人與宋徽宗同樣痴迷於瓷器,就是乾隆皇帝。可以說他對宋瓷特別是汝瓷的痴迷程度達到空前絕后的地步,並利用皇權大肆搜羅。
汝瓷的盤、碗、洗等均採用裹足支燒,圈足外撇,器底留有細小如芝麻大小的支釘燒造痕跡,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辰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獨有特征。這也是乾隆痴迷的汝瓷的地方。乾隆皇帝被有著蟬翼紋般的細小開片,時隱時現如晨星閃爍的瓷釘以及那絕美異常天青釉所傾倒,曾親筆作詩一首頌揚。
據記載,現藏於英國倫敦大學戴維德基金會的一個汝瓷碗的底部燒刻一首詩:“均窯都出修內司,至今盤多艱致,內府藏盤數近百,則晨星見一二。何物不可窮其理,大難藏盤小易,於斯亦當知懼哉,愈大愈難守其器。”此詩的刻文凹陷處仍可見朱砂痕,是乾隆御題詩刻文的常見做法。詩中雖將此碗誤認為鈞窯作器,但還是看得出,汝瓷得到了乾隆帝的喜愛。
拓展閱讀:
汝瓷款識
汝瓷隸屬於宋瓷,在宋代,並沒有形成瓷器底下寫款的制度,隻有部分瓷器寫款。比如汝窯的款識有這麼幾種:第一種是甲、乙、丙。這就是編號,按照順序很好理解。但這種編號不是燒制的時候寫上去的,都是后來才刻上去的。
還有一種底下寫很明確的文字,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款識,而今在台北故宮或以看到的汝瓷上的“奉華”兩個字。“奉華”指什麼呢?奉華堂,南宋德壽宮的配殿,是宋高宗趙構的寵妃劉貴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寫“奉華”的汝窯都是她用的。
史書上記載,劉貴妃還有點兒才華,會畫畫,她自己有兩方章,一大一小,刻著“奉華”兩個字,畫完以后蓋在上面。奉華款的汝窯都應該是劉貴妃的私人之物。
今天的台北故宮裡有個紙槌瓶,上面也刻著“奉華”兩個字,中間留著一塊空地。據說乾隆皇帝看見以后,覺得自個兒也得刻上點兒什麼。乾隆就寫了首詩刻在上面:“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余釘。”【原标题:汝瓷之"色" 傾倒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