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北宋年间,辽兵进犯中原。杨六郎率杨家兵马来到这里,同辽兵作战。一日,杨六郎领兵行至落凫山附近时,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只见他翻身下马,神情显得十分凝重,他站在一棵树下抬头朝远望,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杨六郎发现此地群山起伏,山势雄伟,心中久悬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不禁暗自高兴:居高临下,扎下大营,势如破竹,天助我也,大败辽兵虽不能说是囊中取物,但也是指日可待啊。于是,杨六郎选定一个最为险峻的山峰,吩咐士兵在此安营扎寨。同时,吩咐手下的两名大将焦赞和孟良在山头设20面战鼓,并在山上山下密密麻麻插满旌旗,用以迷惑辽兵,让其晕头转向,搞不清楚宋营究竟有多少人马。
辽兵虽说势力强大,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短时间内摸不清杨家兵马的虚实,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除了一小撮兵力时不时试探性地到宋营骚扰一番外,辽兵的大队人马始终是按兵不动,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杨六郎趁辽兵进入梦乡之机,三声炮响,杀声四起。睡意正浓的辽军官兵见此情景,个个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正当两军大战正酣之时,焦赞和孟良在山头上亲自率众擂鼓,二位大将力大无比,加之都有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甩起膀子狠命地擂鼓,剧烈的鼓声犹如天雷,一时间震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再加上山上山下众士兵摇旗呐喊,宋军人马士气大振,猛虎下山一般冲进敌营,势如排山倒海,不可阻挡。顿时,辽兵吓得魂飞魄散,哭爹喊娘,狼狈逃窜。杨六郎率领兵将,乘势追赶,一杆芦叶枪把辽兵杀得是丢盔弃甲,死伤无数,大败而逃。后人为纪念这次大战,就把这座山叫做擂鼓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