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南阳

曾——源于姒姓鄫国的姓

2015/8/14 11:14:29 点击数: 【字体:


    曾zēng——源于姒姓鄫国的姓
曾——源于姒姓鄫国的姓

    中国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云:“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灭之,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少康是禹的后裔、夏朝第六代国王,为姒姓,相之子。寒浞攻杀相后,少康生在母家有仍氏,曾为有仍氏牧正和有虞氏庖正,后得同姓部落有鬲氏帮助,攻杀寒浞,恢复夏代统治,被旧史家称为“少康中兴”。少康的小儿子曲烈受封的鄫,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鄫国历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时的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太子巫逃到鲁国(都今山东曲阜),做了官,以国为氏并去掉邑字,成为曾氏。

    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巫居住在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巫生夭,为季氏宰;夭生阜,为叔孙氏家臣;阜生点,字晢。点一作蒧,生参,字子舆;参生元、申”。曾参就是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6年,与其父曾点,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为《大学》的作者,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因此,曾氏后人以“三省”为堂号。曾参长子曾元8世孙曾乐,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凂有二子:旃、光。光的曾孙曾子方,家于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旃的儿子嘉有二子:宝、顼。顼家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居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曾宝之孙曾据,因避王莽之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有二子:阐、玚。曾阐的5世孙曾丞有三子:珪、旧、略。略居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房。曾阐的10世孙曾震忽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广东韶关市南),为韶州房。曾玚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赣州市),为虔州房;其11世孙曾通,徙居交州(治今广东广州),是为交州房。所以,《姓氏考略》称,曾氏“望出鲁国、庐陵”。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徙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又有徙居蜀郡(治今四川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治今江苏苏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者。曾氏迁往福建,始于唐末。据《清源曾氏族谱序》载:“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固始入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晋江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又据《兴宁曾氏族谱》载:曾旧的6世孙曾惇,“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由南丰徙福建宁化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辉,辉子桢孙、佑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徙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有一位原籍澄邑的曾振赐,死后葬在今台南市大南门外,说明在明末已有大陆曾氏移居台湾。入清以来,闽、粤曾氏入台及在台湾的活动更多,其有文献记载者主要有:康熙年间,曾某在今彰化县竹塘乡开垦,又,曾、许2姓合垦于新竹县香山乡;康熙六十年,粤籍义民曾浩生立功;康熙末年,曾机禄、曾瑞文在深耕堡(今台南新化沙山)开垦;康熙、雍正年间,曾、邱、乌3姓合垦于屏东车城;雍正元年,曾辰林与郭、周、邱3姓同立凤山杨邑侯去思碑;雍正三年,南安人曾才,开垦于大槺榔堡溪南庄;雍正五年,曾鹄头在今新竹县红毛乡圆山开垦,陆丰人曾国鹄垦于竹北二堡圆山;雍正初年,来自广东大埔的曾姓,与巫、何2姓垦于猫罗堡柳树林庄、登台庄;雍正年间,曾、许、叶3姓合垦于今新竹县香山乡社寮角、下厝角及香山;乾隆六年,漳州人曾合记入垦今台北县新店镇顶城里;乾隆八年,粤籍曾姓与同乡赖、曹、温3姓以及闽人田、庄2姓合力在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乾隆十六年,曾振世捐建麻豆北极殿斋房;乾隆二十四年,曾应臣与乡人合置里港天后宫义渡;乾隆二十五年,曾光祖与郭瑠等人重修彰化县学;乾隆三十年,曾文琬担任彰化县军工匠首,同安人曾某在今台北县八里乡埔头村开垦;乾隆三十二年,曾筑观与乡人同立凤山北门石路功德碑;乾隆四十年,大埔人曾某与何、巫2姓开垦于今台中县东势镇;乾隆四十一年,泉州人曾壁章在今台北县林口春湖村中湖开垦;乾隆四十三年,曾式鸿为大甲西社番佃;乾隆四十九年,镇平人曾光耀与乡人同立内埔昌黎祠文宣王祀典引碑;嘉庆十三年,曾勤生与乡人同立嘉义三山国王亩韩昌黎祠石联;嘉庆十八年,贡生曾文凤立燕雾保东山义塜示禁碑;嘉庆二十一年,曾鼎珍与里人重建盐水里仁桥;道光二十四年,粤人曾宝昌与魏超福倡建新竹县丰宫;咸丰六年,粤人曾宣再与钱、詹、黄3姓合垦于今新竹县横山乡田寮村;光绪二十年,曾乾连入垦今新竹县宝山乡。目前,曾姓是台湾第16大姓,遍布台湾各地。台湾曾姓分为武城派、龙山派、獭江派、晋江县内坑派、裕振公派、平和县派,他们均说是“宗圣”曾参的后代,只是开派始祖不同而已。台湾龙山派曾氏与邱氏联宗,经常聚会,共叙亲谊。原来,福建海澄新安乡有一位曾氏子弟入赘当地邱姓,后随着移民把这种亲情带到了台湾与海外。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近代以来,曾氏有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侨居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及美洲、欧洲一些国家。

    曾姓历史名人,除以上述及者外,北宋有宰相曾公亮;文学家曾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布,巩弟,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南宋有诗人曾几。明代有兵部侍郎曾铣,曾屡败鞑靼贵族的攻掠,还有画家曾鲸。清代有太平天国将领曾天养,湘军首领曾国藩、将领曾国荃,道光年间湖南武冈农民起义首领曾如炷,清末外交官曾纪泽。近现代有小说家曾朴,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曾孝谷,音韵学家曾运乾,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长曾山,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青年战斗英雄曾南生。

    族居海外的曾姓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的曾姓同胞,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其中,港澳的曾宪梓、菲律宾的曾文堆、马来西亚的曾源成、美国的曾小湳,各自拥有财富超过一亿美元,均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曾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38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分布很广,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较多,这4省曾姓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的66%。曾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京、彝、满、苗、黎、土家、布依等民族中均有曾姓。

    此外,台湾省的曾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曾被迫改用曾根、曾我、曾山、曾田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才恢复原来的曾姓。作者:谢钧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