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扮靓母亲河》引发群众热议,读者纷纷为本报《扮靓母亲河》系列报道叫好,并积极提出建议。50岁的老南阳人张仁学,10余年,实地踏访城区内河,勘察内河流域状况,提出综合治理内河的独到见解。昨日,他带着自己的研究资料,来到本报,讲述了他的治河方法。
10余年搜集资料
潜心研究内河治理
连日来,本报关于内河治理的报道,引起张仁学的关注,他把刊发的每一篇关于内河治理的报道都进行搜集整理。昨天上午,张仁学带着自己搜集的内河治理资料来到本报。他说:“南阳晚报《扮靓母亲河》大型系列报道恰逢其时,为我市内河的治理提出了科学的建议,推动了内河治理,体现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50岁的张仁学是南阳电台的职工,他从小喜欢钻研水利和建筑方面的知识,10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先后获得了双面渗水防滑地板砖、城镇道路布局方法、抗强震建筑群布局方法等三项发明专利。
张仁学是地地道道的南阳人,少年时,他经常和朋友们在白河的沙滩玩游戏,蓝天、白云、碧水、沙滩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白河的河水却由清变浊,每次看到各种污水排入内河,随后又排进白河,他都会感到揪心般的痛。
于是,10年前,张仁学利用工作之余实地踏访每条内河,绘制内河流域图。他还搜集外地的资料,把南京、福州等地治河方法剪贴下来进行研究。通过10余年的研究和实地踏访,张仁学形成了关于内河治理的独到方案。
应综合整治内河
打造成城市湿地
张仁学认为,我市应该对内河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内河生态环境。通过内河两岸拆迁、截污、清淤、护岸、补水、绿化、保洁等措施,对中心城区内的内河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内河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走廊,形成以内河水系为主的城市景观群和休闲带。
张仁学说,外地治理内河的先进经验是先拓宽河道,形成宽窄有序的河道景观。我市应首先拓宽河道2-3米以利蓄水泄洪,拓宽河道只挖土不补土,以宽窄相济、多存雨水畅流为原则。然后,用河内土、泥、草做成生态护河墙,增强内河自净功能。同时清出河内淤泥和土拉到滨河路等路两边并把树下砖头去掉,建成梯形,可在上边种上青萍、乔木、竹子等,能起到积渗雨水、净化空气等作用。
他建议,从河床向两边至坡沿都做成阶梯形,防止落水人员滑入水深处。针对目前内河污染严重、淤泥堆积,要实施雨污分流,沿河道两侧利用石头修建排污渠道,渠上面铺石板形成小路,通过渠道让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而雨水直接排入河里。河岸边从低到高依次种香根草、香茅代替混凝土。
张仁学说,河道治理应打造以绿色植物灌、乔、草搭配的生态护堤系统,还原生态,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国际上以法国的河道治理最好,还原了河流的自然原生态,造就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统一,南阳河道治理应该以此为样板,治理河道,形成生态河道。他建议,河内可以根据不同水深种一些稀疏的茭白芦苇、香蒲和香根草,既可过滤水质,又可以打造景观。关于内河的管理可以将河道和坡沿墙全部承包给两岸500米内居住的“40”“50”人员,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要制定关于禁止向内河扔垃圾等相关规定,向河内扔垃圾者将受到重罚。张仁学展示效果图 本报记者 华 兴 摄 □本报记者 张晓彭【原标题:把条条内河打造成绿色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