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南阳风情 >> 民间习俗 >> 浏览南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南阳端午节习俗

2014/5/29 16:42:06 点击数: 【字体:

南阳端午节习俗

  
    端午,又称送时节。在新野、邓州、唐河一带,凡新嫁姑娘之娘家,端午节前要给男方送草帽、雨伞、扇子,凉席等,称作“送时节”,以示亲家对新女婿的关爱之意,此习俗至今,偶有沿用。
佩戴香囊。香囊,南阳人又叫它香布袋,它是端午节南阳民间敬屈原的一种特色饰物,狗、猫等小动物及三角、菱形等几何造型,做工精美的香囊异彩纷呈。既散发着群体文化的泥土芳香,又展示着南阳人的艺术造诣。香囊内装有苍术、白芷、辛荑、排香草等中药配制的香料,佩戴它有祛风、理气、止痛、通窍之功效,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对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对孩童具有防病健体之功效,亦寄托着大人祈求屈大夫保孩童一年平安之企盼。 

    绑戴五色线。五色线与香囊并用。五色线喻指龙筯。因为是龙伤害了屈太夫的尸身,老百姓就把它的筯抽了,缠在孩童们的手腕上、脖子上,让那些害人的家伙,不敢再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贞洁的孩童们。 

    门头插艾。五月南风添新柳,家家柴扉插青苗。这青苗就是艾(蒿)。艾不仅有驱虫的功效,在南阳人的心理内涵中,还有避邪消灾的寄托。传说唐朝末,黄巢义军兵临南阳新野城,黄巢路遇逃难农妇,告诉她决不伤害穷苦百姓,并相约门前插艾为号。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插艾农家果然躲过灾难,从此留下了“有艾不杀”的佳话。 

    涂抹雄黄酒。南阳人过端午必备雄黄酒和端午插艾一样,都是从遥远的传说中演化而来。不过,南阳人涂抹雄黄酒,除了记着《白蛇传》中那个挑拨许仙,让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导致这位蛇仙现了原形,一对美满的婚姻遭到破坏的老法海这层意思外,另一层意思是,通过涂抹雄黄酒,预防温疫、脑炎等病菌的侵袭,达到百病不入的效果。

    河里洗澡。“兄弟,老表,白河洗澡。洗里白,上不来,洗里黑,气得哭。”这是南阳官庄、新野、邓州一带流传的童谣。每逢端午节,沿白河两岸的南阳人,大清早便纷纷赶到白河,洗河水澡,至今仍然如是。传说河里洗澡可以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因为屈原是在汩罗河里以身殉国的,所以,南阳人就以此方式表示对他的凭吊和悼念。

    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鸡蛋,炸麻叶、蒸大蒜。粽子,古称“角黍”,南阳民间做的都是甜食,中多包枣,因此又称“枣粽子”,有白米和黄米两种。粽子叶,多用宽苇叶或竹笋叶。端午节煮鸡蛋吃也连带许多风俗,有说此日吃鸡蛋不腰痛的,有说煮熟鸡蛋在小孩肚子上滚动可免除肚子痛的,等等。
 
    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不让其尸身免遭鱼虾吞噬,纷纷制作粽子、鸡蛋、麻叶、熟蒜等精美小食品投入江中而喂之,表示抚慰忠魂的哀思与寄托。其实这也是南阳民间一种寄物言志、抒发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2009-05-2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南召五朵山庙会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