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黄山6月3日电 题:古民居保护的黄山“模式”:守住徽文化“筋骨肉”
作者 张强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发祥地、皖南民居集聚区,也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域。记者近日随安徽省政协组织的“江淮行”活动深入该地,探访徽州古民居的“前世今生”。
皖南民居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现存于世的多集中在黄山市。皖南民居与皖南山水地理、徽州文化紧密结合,保留了大量代表汉族儒家文化的宗法制度遗存,如宗祠、牌坊、民居、水口、道路、桥梁等,其中以古民居最为典型,雕刻精美,粉墙黛瓦马头墙,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
黄山市文物局副局长何红玲说:“因黄山地处偏远,受战火等因素影响小,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古民居、古村落。”
据介绍,2009年,黄山市全面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约投入60亿元人民币,完成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101个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打造了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964处。
在此基础上,2014年,黄山市又启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对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等4个空间形态类的古建筑和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进行保护利用。
截至目前,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人民币,其中约70%资金来自民间投资。在被注入新鲜“血液”后,黄山市拓展出艺术会所、民宿客栈、特色酒吧等12类产业方面的业态和文化教育、名人故居等7类事业方面的业态。
“湖边古村落景区是黄山市13处古民居集中保护地之一,承袭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村意境,是新安江环境治理与‘百村千幢’工程的完美结合。”黄山市新安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齐学峰说。
坚持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并重,是黄山市守住徽文化“筋骨肉”的“秘诀”,把古民居利用起来是对其保护的有效途径。其中,发展民宿产业便是其中一隅。“黄山市的古民居利用率约占50%,民宿客栈有300多家。”黄山市文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胡荣孙认为,发展民宿产业、打响“徽州民宿”品牌,既是对黄山市“百村千幢”工程建设的促进,也是盘活存量、再造乡村、开启黄山乡村度假新模式的有效载体。
胡荣孙介绍,自2016年起,黄山市将实施徽州古建筑的集群化布局、核心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升、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安全防范四大工程,积极探索市场化保护利用新途径,推进整体形态古村落和单体形态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因地制宜改建一批徽州民宿、村史馆、姓氏博物馆、好人馆。
“十三五”期间,黄山市将实施徽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程,建设徽州古建筑基础信息库,推进摄影、写生、演艺、收藏等衍生产业发展,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