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以科技手段确保文物安全

2015/12/9 15:18:48 点击数: 【字体: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以科技手段确保文物安全

考古人员正在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车马坑进行三维扫描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本报驻江西记者  柯中华   实习记者  伍文珺

    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中,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亮点。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杨军说:“一切高科技考古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文物发掘和保护。”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现场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文物是否科学发掘、提取与记录,关乎我国列侯墓葬的规制等重大课题。”发掘与保护紧密结合、大量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关键词。

    预案先行做保障

    自2011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现以来,江西省考古所就组织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为做到考古发掘的科学规范,在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始终坚持预案先行。发掘前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亲自组织编写各发掘对象的具体方案,并做出详细预案;针对发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文物保护专家们制定各类出土文物特别是有机类文物《现场文物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专家们还对墓葬现场文物存放、墓葬本体、墓壁加固、主棺吊运等进行了反复论证,创新了一些从未实践过的保护方法,有效保护了文物安全。近5年来,相关方案预案不少于20份。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10余家单位参与了文物保护方案设计与实施。

    科技应用全过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高度重视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杨军介绍:“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我们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 据了解,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团队在发掘之初,就利用GPS、电子全站仪对海昏侯墓园全面进行布网测绘,确定三维测绘坐标系统。测控网以正南北方向布置测线,线距5米,点距2米,测控点达9000多个,为今后的连续发掘工作、大遗址保护和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奠定基础。

    地球物理探测是利用声、光、电、磁、热、力和核磁等物理现象来观测地下物体的方法,具有无损和高效的优点,非常适合运用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中。此次考古发掘就采用了声、电和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了解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及其墓园布局情况,并形成了三维建模图。“我们还充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这将为日后的文物展示与利用提供真实、可靠、清晰、互动的发掘场景,将大大提升我们考古工作和遗产保护展示的科技含金量。”杨军介绍,发掘过程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采用三维技术进行扫描测绘和记录,不但对墓地进行了无人机激光扫描,在主墓室还采取逐层清理、逐层扫描的方式,全程跟踪发掘,全程记录。大范围长时间进行高精度扫描,既确保了最真实留存文物信息,又快速制图,快速分析,有效节省了大量绘图时间,使文物能够迅速提取并得到保护,并对现场遗存的分析提供了前瞻性准确判断。

    徐长青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信息万无一失,在主椁室顶部,考古队还长期设置了多台高清晰延时摄像机,每5分钟自动拍摄一次,便于复原发掘的动态全过程。”

    边发掘边保护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中,实验室考古占了很大比重。实验室考古即指在实验室内运用科学实验的手段,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有效结合,把现场难以进行的发掘工作移至实验室内进行,能更有效地提取文物中的有效信息,更好地保护文物。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文物在出土后一般经过整体切割、整体套箱后运进实验室,秉承先保护再清理提取的原则。杨军表示,叠压关系复杂,特别脆弱的文物在实验室考古中效果更好。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实验室内,记者就看到了很多箱被编好号码的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在实验室考古中,记者也看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在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有别于传统考古中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脱离的情况,此次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和文保人员共同参与到文物提取的工作中,真正做到了边发掘边保护。同时,各省专家强强联手,积极参与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在实验室考古中,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临时工作组,对出土文物有针对性地处理和保护。对于现场保护状况较差的脆弱质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采用整体套箱提取进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减少提取过程中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提取器物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相关专家也参与了试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对出土的各类有机类文物进行分析、检测和保护;对出土文物内的残留物进行蛋白质及孢粉等分析,以确认其属性;对出土的漆皮陶器进行分析、检测,对部分难以识别的出土器物进行能谱定性分析,以便根据不同材质确定具体保护、修复方案。

    “10余个合作单位的专业队伍,每天都有不少于20人在工地工作,紧张时,工地人员达到50人之多,加上我们所的考古、文保队伍,投入到文物保护与清理的人员常常达到上百人。”徐长青说,“与这些单位长期合作,就是要保证发掘保护研究的规范、权威。”

    据了解,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与规划单位配合,启动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保护展示及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墓群的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朝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向努力。”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徐琳琳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