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的堵杂、大哨、小板桥河、新河等彝族居住的村子里,每年春节都要举办一种被称之为“绑山花子”的民俗活动。
“山花子”是师宗民间对猴子的别称,“绑山花子”顾名思义就是捆绑猴子,而“猴子”本身却是由人装扮的。据了解,彝族人对“绑山花子”这一活动的本来称谓是“神猴”,名称中带有崇敬之意,它具有娱人的作用,更有如神的功能,而“绑山花子”的名称则是当地汉族群众根据活动的形象特点为其所取的一个别名。
“神猴(绑山花子)”是这里的彝族人世代相传而沿袭下来的传统活动,源于何时已无据可考。每年的大年初一,村里的男女老少便会到山里扯来一种叫作“过山龙”的藤草,在一些愿意充当“猴子”的青少年身上绑扎,这些人从头到脚都绑满青藤,不得露出些许身体,即使是脚掌也要穿上特制的草鞋,最后戴上自己制作的木制面具。在捆绑的时候,要选择一处不能见到房子的地方,因为装扮中的“猴子”一旦见到世俗的人烟便会失去了“神性”,因此一般都选择在见不到村落的山林里。当所有的猴子都捆绑完毕后,随着三声火药枪的鸣响,猴子们便向村里进发。进村时,早有准备的村民们会自发地到村口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迎接神猴的到来。进村后,猴子们首先要集中到村里一处比较宽敞的场子上举行祭献礼仪,由村中最有名望的老者主祭。
一系列祭祀活动结束之后,猴子们便三个一组分别到村中各家各户。这种登门拜访很受村民的欢迎,各家都会事先准备好谢礼,谢礼主要是糖果、饵块和葱蒜,分别表示甜蜜美满、丰衣足食和吉祥平安。待猴子们到各家各户耍跳庆贺完毕后,便要“杀猴”也就是将捆绑猴子的藤草割断,除去面具,还猴子以人的本来面目。“杀猴”毕,全体扮猴人员集中聚餐,整个“绑山花子”活动结束。
“神猴(绑山花子)”活动,是一项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一种集娱人、娱神为一体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