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孔德
喝下少数民族祝福的美酒,在“花海赛装狂欢节”的舞台上穿戴、搭配民族服饰,在河谷进行徒手摸鱼……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天,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民族村,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同比增加21%。
云南民族村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距市区10公里,占地1270亩,现已建成包括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等25个少数民族村寨,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浓缩于湖光山色之中,通过展示各民族的生活起居、园林艺术、民居建筑、服饰餐饮、音乐舞蹈和风俗习惯,云南民族村建成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窗口。2011年10月,云南民族村被云南省文化厅列为首批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非遗项目带动客流
云南民族村是非遗文化展示的平台,同时,非遗文化展示也给景区带来了可观收入。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火把节就成了景区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云南民族村党委副书记张立明曾表示,景区接待游客数最大的时间出现在各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特别是每年火把节期间,景区的接待量都会达到全年峰值。“去年7月火把节期间,游客接待量接近5万人次,但这5万人次的游客不是同时入园,而是在全天从早到晚各个时段分别入园。”张立明说。统计显示,2014年,云南民族村的游客接待量达223.29万人次。
色彩浓烈手工精细的傣族织锦、造型精致的葫芦雕刻工艺品……云南民族村借助文化旅游景区的优势,近年来,在保护少数民族非遗方面逐步发力,不仅邀请各少数民族手工传承艺人入驻民族村进行创作展示,同时还邀请专家队伍为民族村的非遗工作“量身定做”,将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落实下来。从2005年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引进非遗和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在园区内为他们组建作坊,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目前,共引进18个民间艺人在园区开展工作,帮助传承人不断挖掘、改良、创新传统文化和技艺。
由云南民族村和云南省文物总店共同打造的云南民俗博物馆于2010年11月18日免费开放。云南民俗博物馆馆长杨甘雨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达1300余平方米,目前馆内一楼设有云南宗教、云南青花瓷器、云南民族乐器、云南马帮文化、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民族服饰、云南青铜器7个展览单元,千余件展品都是纯粹的民族元素,二楼以云南民族字画及文物艺术品的展销为主。
云南民俗博物馆还定期对外展示非遗文化,2013年6月举办的云南民族村非遗传统技艺作品展,共展出作品480件,涵盖白族手工银器技艺、剑川木雕技艺等代表作品及衍生产品。杨甘雨说:“展览主要向游客展示民族村近年来在非遗保护中的精品。此外,游客还可到民族村每个村寨传承人家中,了解制作技艺。”
在各村寨中,云南民族村共引进及培养各级非遗传承人30余人,解决就业人口2000余人,征集各类少数民族文物艺术品千余件。轮转各类少数民族文化展示职业青年员工6000余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少数民族文化培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也是各类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习与展示场所。
探索非遗版权运作
非遗项目怎么“活”起来?引进、培养非遗传承人只是云南民族村保护非遗的一部分,经过多次考察与交流,云南民族村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代理部衍生品事业部于2014年4月成立了云南民族村华彩创意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彩创意”),开始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版权运营,让非遗项目走向更大市场。
华彩创意以云南民族村景区为载体,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构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平台、创意交流平台、衍生品展示交易平台及品牌授权经营管理系统,意欲打造“三平台一系统”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民族特色文化版权保护与衍生品集散阵地。
杨甘雨介绍,在版权登记方面,华彩创意对云南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舞蹈教材进行整理登记,同时逐步对散布在云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资源及特色手工艺作品进行版权的登记认证,以保障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者作品的合法权益。
目前,民族民间文化衍生品展示交易平台正顺利推进,创意市集及以“金、木、石、土、布”为主题的云南特色文化商品直营店“土之彩馆”“布之彩馆”“云南民族果子坊”“果然好吃”已落成开放,其余平台展馆也将于5月中旬全部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