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晒佛节,藏区各个寺庙里都会出现巨幅锦缎织绣佛像的身影,这些作品或被展示于寺庙附近的晒佛台,或是悬挂在山坡、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宝级文物。这些被善男信女观瞻膜拜的巨幅锦缎织绣佛像就是堆绣。在藏语中,堆绣被称为“规唐”,意思是绸缎制作的唐卡。如果说同仁县吾屯村被称为唐卡之乡,那么同仁县都乎村就是堆绣之乡。
在都乎村,人人通画艺,家家堆锦绣。在这个堆绣村庄里,桓贡是堆绣艺人的代表,他的绝活传承自父亲久美噶达。在桓贡家里,二层小楼的琉璃瓦折射着太阳的光彩,在院子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里就是桓贡制作堆绣的“工作台”。今年,桓贡接到一个四川寺院的订单,对方要定做一件长100米、宽80米的大型堆绣。
佛心化现,莲花降生。四川寺院定做的这一幅莲花生大士的晒佛堆绣,对桓贡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但为了保证作品能成为可让寺院收藏的精品,桓贡全部采用传统技艺制作,这幅作品完成大概需要一年。
在桓贡看来,堆绣创作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是打底稿,尤其是这种大幅作品,起稿就有较大难度,要求画师成竹在胸、功底深厚,画师要根据《造像量度经》的计算方法,把一幅几百平方米的大画,分别画在数十张乃至上百张的画纸上;二是剪堆,画师在底布上绘出图案后,要按整体构图一点点拼堆,这个环节要做到天衣无缝,同时,这个过程也考验着从艺者的艺术修养。桓贡告诉笔者,佛像的五官是缝绣的,就是要一针一针地缝出来,精致的五官会为整幅画面注入生动的气息。
在都乎村,桓贡是较早对堆绣进行公司化开发的人,他成立了黄南桓贡热贡艺术文化开发中心,有25位村民在这里制作堆绣。随着热贡艺术品的热销,桓贡看到令人担忧的现象。由于缝绣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也会大幅升高,不利于销售。于是,有些年轻艺人采用白乳胶粘贴的方法,把剪好的布粘在勾描好的线条上,这样虽降低了成本,但用粘贴方法做出的堆绣如果遇到闷热、潮湿的天气,画面会出现脱落、开胶。桓贡说:“要保证堆绣艺术的生命力,艺人们首先有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不能为眼前的利益舍弃前辈手工缝制堆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