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丹巴绕旦老人在西藏唐卡绘画界颇有名气,其门下桃李遍布雪域高原。与过去唐卡技艺“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不同,他不仅在家招收了30多名学徒,还在西藏大学开办了唐卡绘画班,通过学院式教学方式传承唐卡艺术。
丹巴绕旦打破唐卡艺术传统传承方式,是如今西藏非遗传承方式发展变化的缩影。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旦增介绍,西藏非遗传承方式正日益走向多元,“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的传统正在被打破,非遗传承人对学徒的标准和要求也比从前更加开放,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以西藏唐卡绘画技艺为例,从前几乎没有女性唐卡画师。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以及唐卡艺术爱好者可以通过拜师学艺、参加研习班等方式成为专业唐卡画师。”阿旺旦增说,前些年西藏还专门成立了面向社会招收学徒的唐卡画院。画院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西藏主要的唐卡画派都集中在这里,每年都有大批画师在这里出师。
西藏一些高校也成为非遗传承的摇篮。被誉为“热巴舞后”的泽吉现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学习热巴舞时很难,只能远远地将民间艺人的舞蹈动作偷偷地记在手上。如今,国家级非遗项目热巴舞进入了学院式教学,我牵头编写了热巴舞教材。以前学生一个月才能学会的动作,现在一周就能掌握。”她说。
据记者了解,非遗传承人被列入国家级或自治区级传承人之后,拥有了艺术大师称号,社会地位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家每年还提供专门的经费,支持非遗传承人授徒及作品展示,并不定期组织传承人进行培训、交流活动。
“打破传统、走向开放的传承方式,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规模空前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学习到特色的文化艺术,这对西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大有裨益。”阿旺旦增说。
数据显示,目前,西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800个、传承人1177名。其中,68名传承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