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锦阳关
齐长城青石关
李凤琴
前不久,齐长城世界遗产重点项目保护方案获批,齐长城的品牌价值有望得到重新确立。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先于秦长城490年,是我国最早的春秋战国诸国中可以将国土从西到东完整护卫的长城,也是长城史上最古老的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西起山东长清区广里村的黄河,跨越泰沂山脉,东至黄岛区于家河村的大海,是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长600余公里的巨大军事工程。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齐长城,主要作用是防御并以利屯兵进攻。齐长城的修建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在保障齐国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王室日衰,诸侯称霸,战事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都在修筑自己都城的城池,提高防御能力,保卫国家安全。从地理方面来看,《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国三面环水,唯南面有出入泰、沂山的陆地大道,是齐防鲁、楚、中原各国,争霸诸侯的必经要道。因此齐国在筑都城的同时,还利用泰沂山脉的地理优势设防。
齐长城的修建首先是基于战争的需要。《战国策·秦策》载:“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鲁文化大词典》载:“据考,齐长城系由西而东逐步修成。最早修筑的是西端建于平原上的‘矩防’,建筑年代约在春秋后期,主要是防御鲁与中原各国的入侵。东段建于战国时期,旨在防楚。”齐长城的建成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时期的军队兵种的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可概括为防门—关门—长墙三个阶段。其约初建于齐桓公(前685年至前643年),终于齐宣王(前319年至前301年),先后长达380余年。
第一阶段,筑防门形式,如同楚国的方城。《左传·僖公四年》载:“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防门和方城都是长城的初级阶段形式。筑防门时间在齐桓公至齐庄公(前553年至前548年)期间,即公元前685年至548年间的春秋时期。长清区的防门,莱芜、博山和淄川东的原莱芜谷一带,在春秋初期就发生过防门之战、长勺之战、艾陵之战等多次大战和会盟,因此设防应较早,所以齐长城泰山段建于春秋时期是符合当时政治背景和地理环境的。春秋时各国主要用战车作战。齐国可利用原先建在长清区广里黄河岸边的旧曲防,加以维修,就形成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
第二阶段,是筑关门形式,为齐庄公后至齐威王(前356年至前320年)时期,约在公元前547年至前320年之间。《竹书纪年》载:“梁惠成王二十年(前351年),齐威王筑防以为长城,缘河经泰山千余里,东至琅琊台入海。”主要防楚。楚国的军队在战国初已经越过了齐长城的东段,战国末达到了齐长城西段。所以,迫使齐国在黄河和大海之间的泰沂山脉的大、小关上设关门和墙。但并未大规模的修建山岭之上联结关墙的墙,这从齐宣王修长城的记载中得到证明。
第三阶段,是建长墙形式,为齐宣王时期。约在公元前319年至前301年之间。《史记》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以备楚。”战国时期,特别到了中末期,铁制兵器开始用于战争,步兵和骑兵可翻山越岭作战,因此迫使齐国修筑“山岭之上”的长墙,以防步、骑兵的入侵。所以,至少到齐宣王时才修完了联结大小关的山岭之上的长城墙,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城。秦统一中国后,齐长城的作用逐渐消失,但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永存的。
齐长城独特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起到民族凝聚的作用。长城两边有着与齐长城不可分割的齐国、鲁国和许多的小国。这些国家经过隔墙的进攻,统一到齐、楚两国管辖,实现了局部的大融合。齐长城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又是世界较早的长城之一,给人一种自豪感、安全感,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
其次,是兵家和孔孟思想的交汇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围绕着齐长城进行争战,遗有兵家的理论精华。如 “一鼓作气”、孙子兵法、晋军拽柴布疑阵、齐将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等,都是兵家的经典之作。孔孟仕齐,往返于古莱芜谷的长城之间,有孔子的夹谷会盟,孔子观礼处,孟子的止嬴论谈等遗址。所以,兵家和孔孟的思想在这里交汇,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齐长城是座文学艺术的宝库。雄伟的齐长城,吸引着文人墨客前来浏览并题词讴歌它的风采,留下了较多的石刻和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苏轼、蒲松龄赞长城的诗篇,孟姜女的故事等,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另外,长城沿线还有许多建关庙、修关、修路等的碑刻,是重要的文化遗存。
“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齐长城东西横跨泰沂山脉,把黄河和大海联结在一起,气势宏大,携带着泰山等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进一步研究齐长城的文化价值、加强管理,保护好齐长城,继承、弘扬齐长城文化,合理建设景区,发挥齐长城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原标题:山东齐长城文化价值有待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