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山东齐长城文化价值有待深挖

2013/12/7 16:42:17 点击数:66 【字体:

山东齐长城文化价值有待深挖

齐长城锦阳关

山东齐长城文化价值有待深挖

齐长城青石关


    李凤琴

    前不久,齐长城世界遗产重点项目保护方案获批,齐长城的品牌价值有望得到重新确立。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先于秦长城490年,是我国最早的春秋战国诸国中可以将国土从西到东完整护卫的长城,也是长城史上最古老的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西起山东长清区广里村的黄河,跨越泰沂山脉,东至黄岛区于家河村的大海,是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长600余公里的巨大军事工程。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齐长城,主要作用是防御并以利屯兵进攻。齐长城的修建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在保障齐国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王室日衰,诸侯称霸,战事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都在修筑自己都城的城池,提高防御能力,保卫国家安全。从地理方面来看,《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国三面环水,唯南面有出入泰、沂山的陆地大道,是齐防鲁、楚、中原各国,争霸诸侯的必经要道。因此齐国在筑都城的同时,还利用泰沂山脉的地理优势设防。

    齐长城的修建首先是基于战争的需要。《战国策·秦策》载:“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鲁文化大词典》载:“据考,齐长城系由西而东逐步修成。最早修筑的是西端建于平原上的‘矩防’,建筑年代约在春秋后期,主要是防御鲁与中原各国的入侵。东段建于战国时期,旨在防楚。”齐长城的建成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时期的军队兵种的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可概括为防门—关门—长墙三个阶段。其约初建于齐桓公(前685年至前643年),终于齐宣王(前319年至前301年),先后长达380余年。

    第一阶段,筑防门形式,如同楚国的方城。《左传·僖公四年》载:“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防门和方城都是长城的初级阶段形式。筑防门时间在齐桓公至齐庄公(前553年至前548年)期间,即公元前685年至548年间的春秋时期。长清区的防门,莱芜、博山和淄川东的原莱芜谷一带,在春秋初期就发生过防门之战、长勺之战、艾陵之战等多次大战和会盟,因此设防应较早,所以齐长城泰山段建于春秋时期是符合当时政治背景和地理环境的。春秋时各国主要用战车作战。齐国可利用原先建在长清区广里黄河岸边的旧曲防,加以维修,就形成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

    第二阶段,是筑关门形式,为齐庄公后至齐威王(前356年至前320年)时期,约在公元前547年至前320年之间。《竹书纪年》载:“梁惠成王二十年(前351年),齐威王筑防以为长城,缘河经泰山千余里,东至琅琊台入海。”主要防楚。楚国的军队在战国初已经越过了齐长城的东段,战国末达到了齐长城西段。所以,迫使齐国在黄河和大海之间的泰沂山脉的大、小关上设关门和墙。但并未大规模的修建山岭之上联结关墙的墙,这从齐宣王修长城的记载中得到证明。

    第三阶段,是建长墙形式,为齐宣王时期。约在公元前319年至前301年之间。《史记》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以备楚。”战国时期,特别到了中末期,铁制兵器开始用于战争,步兵和骑兵可翻山越岭作战,因此迫使齐国修筑“山岭之上”的长墙,以防步、骑兵的入侵。所以,至少到齐宣王时才修完了联结大小关的山岭之上的长城墙,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城。秦统一中国后,齐长城的作用逐渐消失,但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永存的。

    齐长城独特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起到民族凝聚的作用。长城两边有着与齐长城不可分割的齐国、鲁国和许多的小国。这些国家经过隔墙的进攻,统一到齐、楚两国管辖,实现了局部的大融合。齐长城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又是世界较早的长城之一,给人一种自豪感、安全感,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 

    其次,是兵家和孔孟思想的交汇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围绕着齐长城进行争战,遗有兵家的理论精华。如 “一鼓作气”、孙子兵法、晋军拽柴布疑阵、齐将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等,都是兵家的经典之作。孔孟仕齐,往返于古莱芜谷的长城之间,有孔子的夹谷会盟,孔子观礼处,孟子的止嬴论谈等遗址。所以,兵家和孔孟的思想在这里交汇,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齐长城是座文学艺术的宝库。雄伟的齐长城,吸引着文人墨客前来浏览并题词讴歌它的风采,留下了较多的石刻和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苏轼、蒲松龄赞长城的诗篇,孟姜女的故事等,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另外,长城沿线还有许多建关庙、修关、修路等的碑刻,是重要的文化遗存。

     “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齐长城东西横跨泰沂山脉,把黄河和大海联结在一起,气势宏大,携带着泰山等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进一步研究齐长城的文化价值、加强管理,保护好齐长城,继承、弘扬齐长城文化,合理建设景区,发挥齐长城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原标题:山东齐长城文化价值有待深挖)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3-12-0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