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庄三里社区是北京市房山区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社区之一,是2009年的村改社区,这里不仅马路修得宽,连主路两旁的便道也都有十六七米宽。当地百姓说,便道是专为居民修建的文化活动场地,有了这些活动场所,社区文化活动几乎全年无休。
名家光临只为公益
继2011年居民自发出书、2012年成立中老年大学和社区文联之后,日前,苏庄三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由知名书画家加盟、居民共同参与的苏庄三里画院正式成立了,其目标是用3年时间从社区培养出10余名具有一定水平的书画爱好者,把画院办成小有名气的书画基地。
活动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文星从家搬来了音响,以东道主的身份向来宾介绍苏庄三里社区;画马名家杜若飞送来了多幅书画作品;“乒乓王子”孔令辉的父母专程来到北京,送上了儿子珍藏的礼物——一把中国乒乓球队所有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亲笔签名的乒乓球拍,一句“苏庄三里无小事”,令熟知苏庄三里的艺术家们颇有同感。
在苏庄三里社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刘水看来,是社区党总支的支持、老艺术家的奉献和居民对文化的需求,造就了苏庄三里文化发展的和谐局面。“这些艺术家们参与文化建设不要票子、名字、位子,就想做点公益事儿,有这样一份心,社区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刘水说。
百姓参与社区文化共建
老苏庄人翁家旺没想到退休后村里还给他找了份门卫的工作,一个月能领到1000多元。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两年社区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多了很多文化活动。”2011年9月,苏庄三里发起“爱党、爱国、爱家园”征文活动,希望能记录下从1999年起苏庄人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过程。心有感触的翁家旺当时就很想把苏庄的变化跟外人道一道。据时任社区党总支书记邵泉介绍,该项活动累计收到征文400余篇,参与者有学生、退休工人、驻地解放军战士等。同年12月,社区出版了26万字的《阳光大地家园》征文集,把人们对苏庄的记忆和憧憬变成了珍贵的文字留存下来。
不仅如此,苏庄三里近两年还举办了“爱党、爱国、爱家园”主题征文作品朗诵会等活动,张文星帮助邀请了朗诵艺术家方明、曹灿,表演艺术家谢芳、张目夫妇等参加。张文星说:“在农转非的过程中,苏庄三里找到了以文化撬动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的支撑点,有效帮助老百姓从心理上转型。”
居民走进文化课堂
周一书画班、周二朗诵班、周三合唱班……在苏庄三里的中老年大学里,每周的文化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70岁的付宗茂就常常拎着厚厚的歌本到中老年大学参加合唱培训,这一习惯他已坚持了两年。虽然牙齿掉了一半,但他参加合唱的乐趣一分不减,“和大家经常一起唱唱歌,心情也开朗多了。”据苏庄三里党总支书记邵雪松介绍,社区中老年大学开办以来,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这一课堂,感受文化带来的喜悦。
有了建设中老年大学的基础,去年7月苏庄三里又成立了社区文联,下设书法、美术、朗诵等10多个文艺协会。人们都说,在苏庄,老干部和老艺术家的退而不休换来了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局。刘水说:“老百姓的思想变化快着呢,等我们干不动了,相信苏庄三里已成长起一批年轻的文化工作者。无论何时,文化建设永远不能停。”本报驻北京记者 李 雪(原标题:把文化作为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