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古民居“于时处”寻梦

2013/10/9 11:55:50 点击数: 【字体:

古民居“于时处”寻梦

古民居“于时处”

    谭周易

    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有一栋古民居——“于时处”。“于时处”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布局合理、规模宏大,集中反映了涟源三甲的地域特征、风水布局和审美倾向。

    据考证,其始修于清代咸丰初年,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屋高6.5米,风火墙高8.5米,为院落式砖木结构,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庭院两进两横四天井,共有厅屋12间,房舍120间,整个院子白墙黛瓦,错落有致。

    “于时处”有着浓郁的文化积淀,是三甲古村中对联最多的庭院,庭院每个堂厅和四对圆柱都有楹联,身在院中,一阵书墨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可以就此嗅到历史文学的气息。穿行在这幅横亘着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画卷间,抚今追昔,思绪随着院落内火红的石榴树在风中摇曳不止,一些遥远的故事会让人产生无限的历史感喟。

    从大门进去,就可看到出自清朝末年著名书法家黄自元之手的“于时处”牌匾,以及“于止知其所止,时兮阜吾财兮”的门联。“于止知其所止”,出自《大学》里孔子所言,原文为“于止,知其所止,岂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其意为: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即达到最完美的道德的境界,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然而,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是何等的不易,很多人变成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

    “时兮阜我财兮”出自上古舜帝时期的《南风哥》,原文为“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其意为:温暖的南风来得正是时候啊,我的百姓可是要发财致富了。这两句话是说人在发财致富后,应该在精神上完善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内涵丰富的人。

    而这个庭院的先辈就身体力行了这两句话。1860年,于时处的主人梁月林在赚了钱之后,为鼓励后人读书,捐资建了养正斋、日新斋两个书屋,并专置学田会,资助读书人,另置专用学田作为终身赡养奖,秋收后全数按人按等次奖给后裔中的秀才和举人。故百余年来,这座院落人才辈出,从前清至废除科举止,先后出了9个秀才、2个举人。新中国成立前后,从这里走出的大学生有38人、出国留学生5人,因此,这个地方也就成了外人解读三甲成才现象之谜的一把钥匙。

    同时,“于时处”前辈先后在外地修了颐寿亭、同乐亭、爱日亭等茶亭,以利过路行人小憩饮茶,并配置专用亭田,所得租金用来维护茶亭。此外,还独资修建了妹子桥,带头集资将蓝田镇的新桥修复改建为石拱桥。

    夕阳西下,独立在都市喧嚣之外的“于时处”,如婉约的江南,如经典的旧梦,在暖暖的晚霞中向人们展现出一幅淳朴清新的生活图景,而那幅“于止知其所止,时兮阜我财兮”的对联,似乎穿透历史的时空,在告诉人们“在物质生活之上,如何重建精神殿堂”这个宏大命题的答案……(原标题:古民居“于时处”寻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3-10-09)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