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吃饭戏也是精品戏

2013/7/16 17:48:53 点击数: 【字体:

    7月9日晚,当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在山东济南的最后一场演出落下帷幕,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台下观众纷纷走上舞台与主创人员交流合影。

    从2001年创作至今,《铡刀下的红梅》演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已获国家级、省级荣誉80多项,许多唱段在民间广为流传,由其改编而成的现代戏曲电影也受到好评。

    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何演出新意?红色题材经典作品又该怎样呈现?这些问题是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和她的创作团队长期以来一直探索解决的。“可信、可亲、可爱、可敬是这部戏在人物塑造上的典型手法。我们演绎的刘胡兰是与时俱进、有血有肉的,她有着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绝不是一些传统革命题材戏里的‘高大全’形象。”在王红丽看来,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真实感是《铡刀下的红梅》获得良好市场口碑的根本原因。

    从创作之初,《铡刀下的红梅》就定位为“具有传世价值的精品剧目”。本着“小修改,大变样”的原则边演边打磨,不断提高艺术品质。“每一次演出,我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和改变。从细节着眼,最后落到提升整体艺术内涵上。”剧中胡连长的饰演者、国家二级导演葛草旺说。

    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如今已成豫剧招牌的精品大戏出自一家民营剧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提及这一点,剧团创始人王红丽感慨颇多:“特殊的身份给予了我们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更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铡刀下的红梅》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从1993年创立至今,河南小皇后豫剧团走出了一条“农村为主,城市为辅,吃饭戏、精品戏共荣”的独特发展道路。王红丽说:“虽然戏曲在开拓市场尤其是城市市场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只要是艺术精品,就一定会久远流传。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在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戏曲艺术工作者深入挖掘和努力的空间。”(原标题: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吃饭戏也是精品戏)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3-7-1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