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2015/3/1 10:11:09 点击数: 【字体: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走进徐澎老人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玻璃展橱内精致美丽的“绢塑人物”,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二三十公分的精致小人儿却是出自一位85岁老人之手。

    徐澎是河南省电影制片厂美术师,现已离休,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有着深厚的造型艺术功底,加之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徐澎的绢塑人物不同于一般的民间艺术,她的作品更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注重以形象传递其特有的深层次意蕴,通过塑造历代杰出女性来表现影响着中国千百年来的道德价值观。

    每个绢人,都是一件饱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

    绢人作为一种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溯源,现已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考古学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中,就曾挖掘出木雕精细、面目如生、身着丝绢衣服的木佣。《东京梦华录》中也有北宋民间艺人“剪绫为人,裁锦为衣,结彩人形”的记载。

    曾几何时,绢人的制作工艺在历史上一度失传,解放后才由葛敬安等美术大师在北京地区将其挖掘并恢复,因此绢人也被称为“北京绢人”。北京绢人以古代女性人物形象为主,题材选自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中包括神话故事人物、历史人物、戏剧舞蹈人物等。每个绢人的造型都蕴含着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这些体现着精湛手工艺制作,承载着智慧和审美价值的绢塑人物,立体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

    制作绢人要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为原料。制作时要经过雕塑、制头、制手、服装彩绘、头饰、道具等几十道工序,最后组装制作成三维立体造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高超的技艺,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赋绢纱以生命,施丝绸以灵性。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对人物神态的展现,无数个灵动的细节成就了传神的瞬间。因此,成品的绢人显得格外高雅细致、巧夺天工。质感柔嫩的肌肤、描画清秀的面容、姣好婀娜的体态,再配以造型的设计和场景的丰富,使其更加逼真传神。可以说每个绢人,都是一件饱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

    最大心愿是她的绢塑艺术能够成为“非遗”项目

    徐澎自1977年与绢人结缘,三十多年来,除工作之余外,与绢人朝夕相处,本着对绢人的痴迷与热爱,她至今仍在坚持创作,多年来佳作不断。在她的指尖,诞生出了婉约慷慨的李清照、飒爽英姿的秋瑾、巧笑倩兮的崔莺莺、翩若惊鸿的洛神、端庄圣洁的观音菩萨……一个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被展现得活灵活现。

    1979年,她的绢塑《喜舞春风》获“建国30年大庆美术展评”一等奖;1983年她获得河南省舞台美术展《白蛇传》人物造型设计特等奖;1985年于山东济南、泰安,1987年于河南郑州、洛阳等地,老人的作品进行了“历代女英杰”绢塑人物的巡回展,并于1990年受澳大利亚当代艺术研究院邀请,由文化部派遣赴澳大利亚作文化交流展出。

    她的绢塑作品还被收录进了《中华博物通考》的雕塑卷;1993年,河南电视台摄制了关于徐澎绢塑技艺的纪录片《妙手塑绢》,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影片送往美国;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美术展,绢塑人物《人杰鬼雄》获特等奖并被收藏;2004年获河南省老年才艺奖赛一等奖。2014年,84岁高龄的徐澎还携自己的绢塑作品远渡马来西亚,在马六甲的郑和博物馆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展览,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其中一项作品被博物馆收藏。

    一直以来,徐澎最大的心愿就是她的绢塑艺术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此在河南落地生根,并发扬壮大。然而,与她精湛的手工技艺及所获的种种殊荣相比,绢人在河南的发展却处在一种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曲高和寡 精美绢人藏在深闺无人识

    绢塑人物艺术是一种高雅艺术,非一般大众艺术,曲高和寡的局面在所难免。高雅艺术的兴盛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的广泛介入。因此,爱好者与收藏者组成的群体对于绢人的推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可是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绢塑艺术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存在知名度低,传播面窄等诸多问题。

    为了使绢人能在河南生根发芽,多年来,徐澎付出了不少心血。她之前也曾考虑过求助于当地的文化部门,可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等多种因素,她的绢人无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衣钵难袭 多人学艺却无人从艺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大众的审美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快餐文化正在逐渐取代精品艺术。由于“绢塑人物艺术”是一门集雕塑、绘画、服装、女红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对于制作者的艺术修养与传统文化水平要求非常高。多年来,徐澎的绢塑艺术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每个学生,老人都抱着极大的热情想要把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授业多年,从未收取过学生的学费,甚至对那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她还会拿出自己的工资去给对方补贴家用。值得庆幸的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终于收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同样的热爱与追求,她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曾颖,美术学硕士,愿意为这项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也会成为时尚。民族的崛起,文化的复兴,最终会体现在这个民族延续千百年的文化形式上。文化形式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审美,文化审美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希望绢塑艺术能够传播的更宽更广,更深更远!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民间艺术聚焦】85岁老人徐澎和她的绢人
徐澎绢人赏析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