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新常态下的新作为——访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

2015/2/2 11:09:11 点击数: 【字体:

新常态下的新作为——访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

 

    说起考古,人们很快会联想到会“讲历史”的青铜玉器等,与之打交道的除了考古研究所外,还有代表着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博物馆。田凯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之后被分配到河南博物院,一工作就是近30个年头。近日,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听田凯讲述他与博物馆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展览”对于不少人来说显得遥不可及。这一时期的田凯也只去过开封相国寺的群文馆,看过一些小型展览。

    经过不懈的努力,1981年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由于专业缘故,田凯有意识地参观了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初次参观该馆的情形:“博物馆主厅中央处有一个中国地图的大沙盘,周围是中国古代的地动仪、浑天仪。”田凯说:“在博物馆里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觉得很满足。之后,每逢周末或假期,我便去参观各类博物馆。”

    博物馆的“看”和“做”

    毕业后田凯被分配到河南省博物馆(现在的河南博物院)。第一份工作是陈列设计及绘图。“过去是‘看’博物馆,现在是‘做’博物馆。‘做’博物馆的第一步不是内容设计,而是形式设计。”他说。

    他的首份工作是设计展示汉代透光镜,由于透光镜能反射其背后图像,田凯便去学习研究和计算其陈列设计的摆放设置。接下来的如绘制灵井人狩猎图等工作更是让他爱上了这一行。

    田凯潜心研究的态度,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他被分配了较高难度的内容设计工作。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对古代历史的陈列改造中对原始社会的内容进行设计。“博物馆展示给公众的不仅是形式,还有内容。”这是田凯从形式设计转变至内容设计时的感受。

    田凯后来钻研特色展览。因之前承担过《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中《乐律卷》的编排,接触过不少古代乐理知识,他开始研究河南音乐类文物,还为当时反响很好的“河南古代乐舞艺术展”编写大纲,并为其后的“华夏遗韵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河南博物院开始筹备,身为陈列部主任的田凯负责基本陈列等。此时,他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中原古代文化发展的整个体系。田凯深知责任重大,他翻阅书籍、虚心请教,终与团队完成工作。

    2003年,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选拨各地精英馆长去美国进修3个月,时任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的他被选中。

    “考察完美国博物馆的社会运营等工作后,我受到很大启发。”田凯说。

    学习归来,为响应河南博物院的“三贴近”工作,在号召用现代技术反映古代科技成果的活动中,通过对张衡地动仪和郭守敬观星台的复原研究和展示,田凯对博物馆向民众传递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度、立体的认识,他领悟到真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结。其后,作为“古罗马文明展”策展人,他糅合在美国进修时所学知识,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并从社会上募集资金用于宣传,第一次形成了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中从展览到教育、从宣传到社会化的完整体系。“该展是河南博物院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田凯说。

    时任博物院副院长,田凯一心做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信息化等工作,这个过程也逐渐让他认识到,博物馆要以陈列展览为传导、科学研究为基础、宣传教育为延伸、信息化为补充,才能打破传统意义与时代发展接轨。

    博物馆重在运营

    2014年6月,田凯出任河南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田凯表示:“身为院长,如何运营博物馆、发展博物馆是他思考的首要问题,这需要在整体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要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世界文化与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考虑河南博物院的发展,这样博物馆整体才会得到提高。”

    为此,上任当天田凯便提出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三个化”的发展目标。公众是检验博物馆发展的唯一尺度,“社会化”就是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公众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定位自己的目标;“现代化”指博物馆的发展应处在社会前沿,即要现代化发展,不仅灯光设计、空气质量、文物保护的技术等硬件走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措施也同样要现代化;“国际化”指河南博物院要有自己的定位,目标方向要国际化,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同时也要融入国际博物馆的大家庭,才能走出中原、立足全国、迈向世界。

    有了目标,就要实施,随后田凯又提出与河南博物院“三个化发展”相呼应的“四个精神”。科学研究是立足之本,要有刻苦钻研精神;有了创新意识,博物馆的发展才能始终站在发展前沿,即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团结协作精神,不仅是内部员工之间,同行之间、博物馆与社会之间也要相互团结合作;博物馆是通过对实物的研究来探讨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地方,其之所以存在于世界上,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用实物来研究证明人类历史文明,这要求博物馆要实、博物馆人也要实,所以博物馆要有务实精神。

    田凯提出,博物馆的发展要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河南博物院8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其自身具有特色的博物馆传统文化,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独特的历史人文沉淀,是河南博物院收藏展示特色的基础,这是要坚持的特色,同时在现代化发展中还要形成鲜明的时代性,这是河南博物院应当开拓的新特色,只有坚持特色式发展,博物馆才有独特的价值,才能永远走在前列。

    博物馆分类明显,展品类别比较单一,相互间很少融合,河南博物院作为历史考古类的博物馆,要去引导公众对历史发展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不能从单纯的历史去解读,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多层面立体化的发展,博物馆不仅要有行业内知识的融合,也要有行业外不同专业的融合,只有这样,“三个化”的发展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谈到到河南目前博物馆的发展现状,田凯说由于目前河南各地政府的重视与资金投入,不管公立博物馆还是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在数的提升上都非常快,但在质的基础上,博物馆内部的品质与运营还有待提高。在基本陈列中,特别是洛阳博物馆、许昌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在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了全国精品荣誉称号,河南博物院也更是获得了四个精品,得到了全国的认可。

    但历史类博物馆的飞速发展致使特色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仍有欠缺。从公立博物馆来看,类别上特别是自然类、行业类、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仍存在不足;从民营博物馆来看,河南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缺乏领军博物馆。

    “近年,河南的博物馆虽然建了很多,知名度也较高,但科研成果不丰富,文物保护、社会教育人才与设施更是欠缺,这都是需要着重弥补的。”田凯最后说道。

    【相关链接】

    河南博物院——一座见证了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坐落于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始创于1927年,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馆内有充溢王者之气的恢弘建筑、谱写文明史诗的精美文物、20余个王朝的辉煌遗珍、广纳百川的中原文化气息。近年来,每年有约200万的参观者走进河南博物院。钟磬瑟管中回旋的华夏乐音、异彩纷呈的常设与流动陈列、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理念、自然与人文构筑的理想乐园,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河南博物院——一座中原地区承载着一串串沉甸甸荣誉和诸多 担当的“龙头”博物馆。这里是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博物馆“三贴近”试点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这里荣获过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三届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十佳之星以及全国讲解员大赛一等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优秀示范案例;这里还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河南讲解培训基地、河南省纸质文物保护基地等重要学术、科研、业务机构的挂靠单位。它以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为学术支撑;它以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一批国内外重量级大馆为战略伙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