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内,今人依据《后汉书·杜诗传》等按比例1:10复制的翻车。
登封的整个观星台可看做一个圭表(资料图)
□记者游晓鹏实习生方芳文图核心提示前不久,一条《中国古代超前发明大合集》在网上热传,网友纷纷惊叹原来古代中国的伟大创造远不止是“四大发明”。1月27日,中科院也公布了专家历经一年半集体调研,推选出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共计85项。记者查阅资料并请专家盘点发现,其中竟有三分之一跟河南渊源颇深。
发榜中科院评出85项古代发明
此次调研,是由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的。该所所长张柏春介绍,评选于2013年8月启动,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推选出85项。
昨日,该所科研人员向记者表示,2013年12月,此项目曾在全国征求科技史界百余位专家学者的意见,2014年3月初选出百余项发明创造后,又组织学者进一步调研审核,同时征求了国外科技史专家的意见。这85项被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每项都附有发明时间,如“二十四节气”为科学发现与创造类,发明时间为“起源于战国,成熟于西汉初期”。科研人员表示,为追求学术严谨性,并未推选争议较大、难有定论的内容。
反响1/3与河南有关,网友称“惊艳”
这一评选结果在国内引起关注,也引发了我省文史专家及爱好者热议。记者查阅资料并请省社科院等单位文史学者盘点发现,这85项约有三分之一与河南关系密切,有的是直接诞生发源于此,有的是留下了最早的遗存,有的则曾在中原一带被广泛应用。
“我们总说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看来这个也是可以量化的,85项重大发明中三分之一跟河南有关,这是一个很好的数字注脚。”省社科院古文字专家齐航福先生表示,上榜的这些发明分量都很重,有的已为人们所熟知,比如“造纸术”、“地动仪”等,有的则很陌生,比如“律管管口校正”、“等程律”等多数人没听说过,但在音乐领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刘斌博士表示,榜单中不少发明都在洛阳,对洛阳人来说这是一种荣耀。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很“惊艳”。“长知识了,才知道河南不仅在农业上厉害,在音乐、酿酒、制造业上也很厉害。”郑州经营古玩的文史爱好者董先生说。
这些古代发明都跟河南有关,看看你知道几个?
干支: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序数系统,至今仍用。干支记载在殷墟甲骨文中比比皆是,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牛胛骨上有最早出现的六十甲子全文。
圭表:史书记载,三千年前,周公旦在登封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元代郭守敬在登封告成镇建造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也可看做一个圭表。
二十四节气:以农业发达的中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吕氏春秋》中首次有了立春等八个最重要节气的名称,此书为河南人吕不韦主持编纂。
小孔成像: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墨子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墨子是宋国人,宋国都城在商丘,而墨子故乡有说法是鲁阳(鲁山)。
杂种优势利用、猪的驯化、粟的栽培、水稻栽培等:与人类早期农业密切相关的这几项,在中原地区都有最早或较早的遗存。如粟原产于黄河流域,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六七千年的遗址中曾出土粟粒和石磨盘;距今90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稻粒和整套稻作农具,还发现了猪骨骼化石,经与现代猪DNA对比,确定其是经过人类驯化的家猪。
方剂学、本草学、四诊法、针灸、经脉学说:东汉南阳人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量单方和复方,被尊为“方书之祖”;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曾到河南采集标本;春秋战国时的扁鹊对四诊法的形成贡献很大,在汤阴、开封、洛阳都留下足迹;最早的针灸名医“外科鼻祖”华佗是河南人,到许昌给曹操当侍医,死在许昌,亦葬在许昌。这些古代名医,对经脉学说也多有涉猎和贡献。
制图六体:西晋时,司空裴秀在洛阳创出“制图六体”,改进了绘制地图的方法,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律管管口校正:西晋音律学家、颍川颍阴(今许昌)人荀勖(xù)掌管宫廷乐事,解决了笛子的音准问题,创造了起正律器作用的笛律用来校音高,是世界律学史上的重要成就。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这是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发明人是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载堉(yù)。朱载堉生于沁阳,亦葬于此,有“律圣”之称,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
此外,髹(xiū)漆、青铜弩机、叠铸法、块范法等在河南也有许多重要早期遗存。含酒精饮料的酿造:在贾湖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古酒遗存,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养蚕、缫丝:荥阳一处仰韶文化遗址曾发现用于裹尸的大量丝绸织物,考古人员据此推测至少在距今3500年中国已开始养蚕。此外,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大量有关蚕、桑、丝、帛等的象形文字。
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河南古代冶铁业独领风骚,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了一件玉茎铜芯柄铁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此后历代,河南都有大量重要冶铁遗址。
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在洛阳改进造纸术。温室栽培:西汉上蔡人桓宽所写《盐铁论》证明公元前1世纪,富人已吃上靠温室栽培出来的“冬葵温韭”。东汉温室技术更加成熟,洛阳宫室之内就有生产“不时之物”的蔬菜温室。
地动仪:南阳人张衡所创。翻车(龙骨车):中国古代机械大师马钧发明于洛阳,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宦官毕岚曾在洛阳制造翻车,马钧加以完善,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
水排:东汉汲县(今卫辉市)人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用于冶铁。瓷器:瓷器的前身陶器河南出土众多,而瓷器最辉煌的宋代,“五大名窑”有三在河南。水运仪象台:北宋时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在开封设计制造,建成于1092年。
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于公元7世纪初贯通,其中通济渠流经河南,在洛阳、郑州、商丘等地都有相关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