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原传统美术保护与传承”座谈会上,多位与会专家一致呼吁。
“泥泥狗”是淮阳县太昊陵庙会上的一种民间泥塑工艺品,它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诞生,据传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出席座谈会的省外专家非常看重泥泥狗在文化上的原生性和重要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邱春林认为,相比之下,南方众多源于中原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已与经济发展“共振”。时至今日,虽然淮阳泥泥狗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但惟其如此,它才具有“文化活化石”的价值。
泥泥狗及其文化价值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海内外人士的重视。研究泥泥狗数十年的省群艺馆研究员、省非遗专家倪宝诚说,比起夏商周三代的祭祀文化和青铜器文化,泥泥狗和它所体现的天地人相和谐的理念更为“先发”。同时,泥泥狗造型所承载的神话传说和艺术表达,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个活证。近年来,法中友协的法国人士、美国华人组织曾先后前来我省洽谈过收藏和布展事宜,这说明泥泥狗具有文化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他提议,泥泥狗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如何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泥泥狗?清华大学美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杨阳等专家指出,传统的民间美术自身具有不断融合时代风尚的能力,今天的艺人不可急于追求“时髦”和“个性化”,因为丢了传统就意味着丢了精髓和灵魂,应该坚守忠实传承的原则。鉴于当地部分民间艺人长期生活清苦的现状,与会专家建议大力探索合理利用、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新模式,使泥泥狗艺术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会议主张进一步扩大泥泥狗的社会影响力。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处长荣书琴表示:“泥泥狗不仅仅属于河南。今后可在北京等地筹办泥泥狗专题展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泥泥狗。”(原标题: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荣书琴:泥泥狗不仅仅属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