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透露,为了申遗,全国各地每年总共要花大约3亿元。
趋之若鹜的“申遗热”背后,既有地方发展经济的利益诉求,也有官员“立竿见影”的政绩冲动,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另类演绎。地方下大力气申遗,一旦成功,既可以带来旅游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可以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官员们耀眼的政绩。
申遗的本义,在于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如果重申遗、重开发却轻保护,这种短视的、功利的文化保护观念必然会导致一些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重视申遗,是好事一桩。然而,脱离地方实际、盲目跟风的“申遗热”,既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难以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突出经济效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统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角色转变,也离不开发展理念的更新和文化保护观念的重塑。 (杨朝清)(原标题:评论:3亿元申遗的冲动)